在沙漠三天,任先生的活动范围,就是以这个招待所为圆心,向四周辐射的。
每天,都会有越野车来接送任先生,司机是个身材壮硕的蒙古汉子。在沙漠里行走,任先生是完全迷失方向的,因为烈日下,“远望都是一片白茫茫的沙漠、起伏的沙丘、单调的色彩,没有任何参照物”。让他好奇的是,司机是怎么辨识方向的?
蒙古汉子笑了,他说,当地人辨路,主要看大沙丘,“这些大沙丘已经在大漠中静立了数十年,它们已经像山脉一样矗立不动了”。走得多了,这些沙丘就仿佛自己身上的毛发,早已烂熟于胸了。
在沙漠里坐车,用任先生的话形容,“那是一种坐过山车的感觉”。从远处看,连绵沙丘的起伏似乎比较舒缓,但走近了,才发现有些大的沙丘足足有数百米高。于是,车不断地冲坡,下坡,而人在车里,则不断地被抛上抛下,“整个胃翻江倒海一般”。没多久,同车的几个人都吐了。
尽管坐车的滋味不好受,但美丽的沙脊线依然让喜欢摄影的任先生着迷,“仿佛是一个美女的曲线,光滑、精致。”尤其是起风的时候,沙粒被风一吹,开始沿着沙脊线飞扬。于是,风成了天然的雕刻师,它把沙丘雕刻成梦幻般的曲线,一直绵延到天尽头。
在沙漠的第三天,任先生去拜访了巴丹吉林庙。因为深处大漠,人迹罕至,巴丹吉林庙几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原貌。只是如今,偌大的一个庙宇也只剩下一个喇嘛了。
巴丹吉林庙的不远处有一个小村子。说是一个村,其实只有三四户人家,即便如此,“这样的村落在大漠里已经称得上繁华了”。司机把任先生他们引进其中一间土房,一位蒙古族大妈生活在这里。大妈告诉他们,自己的儿女们早已搬迁到沙漠外定居,她没走,“因为靠接待游客可以挣几个钱,足以维持生计。”
而让任先生惊奇的是,这个村竟然是通上电的!在蒙古族大妈家,能看到电视机、电冰箱,甚至还有电话。只是在大漠里,信号时有时无,所以电话也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打通。
大漠的生活依然艰辛,生活用品、食物全靠外面运进来。“早年依靠骆驼,如今也有车运输,但是,车从沙漠外开到这个村子,一趟也得花四五个小时。”但大妈却很知足,毕竟“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在去巴丹吉林沙漠之前,任先生都不敢想像,一个沙漠里居然会有这么多片绿洲。而神奇的是,“那里每一片绿洲就仿佛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草、树、水鸟、野鸭……看到这样的景,你都会有种错觉,仿佛自己并不是深处在沙漠中。也难怪,巴丹吉林会被评为中国最美沙漠第一名。”
“苦旅”是对人生的历练
库布其沙漠:中国第七大沙漠,景观壮美,风光独特。700里黄河宛如弓背,迤逦东去的茫茫沙漠宛如一束弓弦,组成了巨大的金弓形,大漠浩瀚、长河如带、沙海苍茫、朝日浑圆、如诗如画的新月形沙丘链、罕见的垄沙和蜂窝状的连片沙丘等诸多沙漠景观自然神奇,是原汁原味的大漠风光。
5年后,回忆起2006年的那次库布其之行,“黎明的美丽”(网名)依然有很多感慨。
那一年,一个27岁的生命在库布其沙漠永远地陨落了,这在当时的驴友圈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姑娘叫宁倩,姑娘的生命走到尽头之时,“黎明的美丽”也正在穿越,“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只是不同的路线。”
2006年穿越沙漠,“不像现在,有驼队、越野车,有队医,那时候真的叫‘苦旅’。”“黎明的美丽”,一个女人,背着15公斤左右的行囊,徒步行走在沙漠中,而且一天往往得走上10多个小时。
“黎明的美丽”告诉记者,刚启程时精力充沛,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哪怕是沙漠里一棵无名的小草,“都会让你惊喜万分,感叹生命的伟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好奇与兴奋劲很快就消失殆尽了。“一眼望去,满眼都是黄沙,无穷无尽,一个个沙丘在脚下后退,又在脚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