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在我市没能形成气候,目前参保人数还不到两万人,参保企业不到150家,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市企业年金市场为何发展缓慢?记者日前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一些金融机构。
“老龄社会”催生年金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由企业和职工作为委托人,专业的金融机构作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通过专业机构的管理运作达到资金保值增值目的。企业年金的缴纳上限为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12,只要是经营状况较好、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的企业,都可为职工缴纳企业年金。
我市从2006年12月份开始开展企业年金业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已建立企业年金养老保险制度的企业145家,参保人员1.77万人,基金规模为3.9亿元。去年,达到退休年龄的仅有530余人一次性享受到了年金,人均领取5万元。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企业而言,年金有利于企业优化薪酬福利结构,以较低的财务成本留住人才,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对个人而言,企业年金是个人退休后晚年生活的“金拐杖”,这对一个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的城市而言,意义更加重大。
我市普及率明显偏低
“与全国1400万参保人数来讲,我市企业年金发展还相当缓慢,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士说,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企业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对企业年金知之甚少。
我市年金业务发展缓慢,与现有的企业结构有关。目前我市大型国有企业较少,而中小民营企业居多。企业主对年金的认识不够,因而积极性不是很高。“目前宁波建立企业年金的中小企业不到全市企业总数的千分之一,即便建立了企业年金的民营企业,不少也只是作为一项福利为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购买,与企业年金设立的初衷相差甚远。”工行宁波市分行一名工作人员说。
宁波的交通、能源、金融、烟草等景气度较高的行业中,有不少企业总部在杭州、北京、上海,其年金也统一归集到总部缴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宁波的市场规模。
“企业年金市场的真正推动者是企业和员工。”该负责人认为,只有企业管理者从理念上重视员工福利,愿意为员工缴纳企业年金这笔“额外”费用,员工从观念上认可这种远期激励方式,才能接受企业年金。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中心业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年金是一种通过专业金融机构来运作管理的养老基金,宁波企业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有较好的盈利能力,随着企业对年金认识的提高,未来宁波的市场潜力很大。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目前国内五家养老保险公司中已有四家在宁波设立分支机构。
“今年5月,《企业年金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这对年金市场是一个利好消息,最近我们接到这方面的咨询也开始多起来。”国寿养老险公司宁波市中心业务部负责人认为,《办法》列入了集合计划的管理条例,这意味着费用成本、门槛的降低,为中小企业加入企业年金创造了条件。此外,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也有所放宽,有利于提高年金的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我国传统“养儿防老”的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大多数人对社会养老意识较弱,只有让企业员工真正认识到企业年金是积累养老基金的重要手段,可以带来稳定长期的投资收益,方能使年金市场活跃起来。
此外,如果政府对企业年金实施一定的税收优惠,也能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缴费率,进一步调动企业参保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