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昂贵家具贴上封条,一“身”灰尘,姚先生很是无奈。(记者 余建文 摄)
中国宁波网讯 花100多万元购买全套红木家具,原本想提升居室品位,还能保值,没想到却走上了近两年的维权、诉讼之路。日前,市民姚先生向本报新闻热线反映,红木的“水”太深了,简直花钱买罪受。
两度检测:
昂贵家具测出问题多多
姚先生在江东买了套房子,2008年春,他在海曙一家家具店,为新居定购了全套的“老挝大红酸枝”红木家具,共计117.2万余元。
2009年11月下旬,定购的家具送到后,姚先生发现家具的色泽和做工存在不少问题,有一把凳子甚至四脚不平。姚先生向商家提出更换瑕疵家具和补差价要求,遭到拒绝,遂向工商部门求助。
此时,家具店搬到了鄞州区。去年1月,鄞州区消保委委托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杭州)和宁波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对姚先生购买的家具进行抽检。共有3项基本项目、8项一般项目不合格,主要为“结合处有裂缝”、“有色差”等问题,判断为不合格产品。
姚先生说,起初他只是提出退货,并补偿银行利息,但商家不接受,消保委调解也未果。
数次诉讼:
消费者状告商家“欺诈”
日前,记者来到姚先生家,室内横七竖八搁置着几十件红木家具。姚先生说,为讨个“说法”,这些家具现在都封存着。
姚先生和商家的买卖合同以及送货单上,都明确是“老挝大红酸枝”。按照市面上通俗的说法,“大红酸枝”特指交趾黄檀,苏浙、上海一带叫做“老红木”。而且商家产品介绍中承诺为全实木型家具,均为同一材质制作,无辅料。现在检测的结果却是出现了巴里黄檀、奥氏黄檀,明显“掺假”。
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这3种黄檀木都属于红木,但价格差异巨大。根据中国红木家具网发布的红木原料市场行情,去年8月份,交趾黄檀每吨6万元,而奥氏黄檀、巴里黄檀每吨仅为1.5万元和1.8万元。
去年春天,姚先生向江东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以被告家具店负责人户籍地在绍兴诸暨为由,将案件移送诸暨法院处理。上月下旬,绍兴诸暨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姚先生以欺诈为由,要求家具店“退一赔一”。家具店则认为,按照专家在司法鉴定中的解释,所谓“老挝酸枝”、“老挝大红酸枝”的称谓,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均未有定义。所售家具均为酸枝类红木制作而成,没有掺假,更谈不上欺诈。
两年来,为了维权,姚先生购买了大量有关红木的书籍自学,四处请教行家。他叹息到,当初自己对红木一窍不通,经过这件事,才发现里面的“水”太深了。
专家指点:
选购实木家具要有“慧眼”
日前,记者就实木家具选购,请教了市家具产品质检中心的蒋仲副主任。他介绍,高档家具市场“鱼目混珠”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材质和工艺两方面。有的商家用不规范的名称忽悠不懂行的顾客,用“红檀”冒充红木。事实上根本没有“红檀”这一说法,不过是几种硬木的统称而已。目前,真正的“海南黄花梨”几乎绝迹,市面上在卖的“海黄”基本上产自越南。此外,有用橡胶木假冒橡木的,价格要相差三四倍。
高档家具的价值和加工工艺密切相关。像红木家具,必须用榫卯结构,要是里面有钉子或胶水粘贴,就不合格。实木家具油漆不能太厚,板材中虫蛀、结子的痕迹多不多,也要仔细看,不能有黑色的死结。按照国家标准,实木家具必须全实木,有些家具的搁板等附件用复合板代替,就只能算综合类家具。
为防止定购产品出现“货不对板”,蒋副主任建议,有条件的顾客不妨自己购买木头原料,然后交给厂家制作,就比较放心了。
宁波日报记者余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