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雷晓芬 通讯员 诸言者)“1993年,我从印尼转至慈溪,‘逐水草而居’,哪里的用工成本低,我们的企业就到哪里。但是今天,如果我们还是从用工成本切入大陆市场,根本就行不通。”做电子零配件的慈溪新皇冠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圣朝说。日前,一场“十二五规划、ECFA与台企发展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我市10家台企负责人与台湾中原大学研发处处长、企管系教授林震岩一行共同讨论台企未来发展之路。
“逐水草而居”这句话几乎可以适用于我市大部分台企初来乍到时的状态,低用工成本、低土地成本是当时最大的吸引力。“就工资而言,1993年,企业支付给一般工人每月400元,现在普遍在2000元以上。”黄圣朝坦言,优势已经丧失。选择不外乎地区迁移或者本土转型,黄圣朝选择了后者。他的夫人陈粟筠负责的慈溪竺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他们的转型之作,引进台湾蝴蝶兰,进行规模种植,供应周边市场,目前市场前景不错。黄圣朝认为,大陆市场体量之大是台企最应该重视的优势。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市大部分台企为传统制造型企业,产品外销。近年来,台商在当地的经营环境面临快速改变,我市众多台企为求生存,纷纷进行转型升级。在转型策略中,台企开始进军内需市场,加快本土转型步伐。
宁波宏大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弘表示,公司在数年前就转型做内销。目前,公司生产的音响部分销往广东:“音响系统淘换率很高,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年一换的惯例,按此计算,国内市场不可小觑。”正是看重市场这块大蛋糕,“宏大”在近几年加快了企业本土化进程。公司的中高层干部几乎全是本地人,研发机构也从台湾搬到慈溪。浙江恒耀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鸿文也认为,走产业转移的老路子已经行不通,转行比转地区更容易。该公司目前正在进行项目调整,有意向本地服务业进军。
在座谈会上,除2家食品加工企业以外,8家企业已经或者正在本土化的路上前进。已经三度来慈调研台企发展状况的林震岩教授对此分析,台商正感受到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故在未来均愿意比过去更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台企目前最容易进行的是进军内需市场,这跟我市台商已大量进军内需市场的现象相呼应,同时转产业比转地区更容易,台商只要找到有兴趣有能力的产业就可不用迁移实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