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李家坑漂流暂时停业 多个漂流景点展开自查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7-27 06:58:45

19岁男孩漂流溺亡过程图示

李家坑漂流已暂停业,岸上堆放着许多橡皮艇。记者 周雁 摄

  《19岁男孩漂流时不幸溺亡》后续

  前天,本报报道了鄞州李家坑漂流景区发生意外事故,一名19岁男孩漂流时不幸溺亡的消息。昨天上午,记者对此进行实地调查采访,章水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李家坑漂流在事发后已暂停营业,目前正在进行安全设施改进完善,并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待相关部门验收后才能重新开业。

  最新进展

  李家坑漂流已暂时停业

  昨天上午11点多,记者来到李家坑漂流景区,发现这里已经停业了,漂流的溪坑里没有水流。在李家坑村村委会前有一片水潭,水深也只有半米多点。景区一名姓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天的意外事故就是在这片水潭里发生的。这里本来也是半程休闲漂流的终点,从起漂码头开始到这里只有五六百米远。

  “太可惜了,那个出事的男孩才19岁,要是他穿着救生衣,就不会溺水了。”李师傅说起这事连连摇头叹息。随后,他领着记者来到游客中心前指着墙壁上的一块“漂流注意事项”的牌子说,“上面明确说明上船第一件事是仔细阅读漂流须知,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穿好救生衣,严禁在漂流过程脱下。”

  记者了解到,漂流全程2.6公里,落差70余米,整个漂流过程1.5小时。漂流分为半程休闲漂和全程勇士漂两种,其中12周岁或身高1.4米以下的儿童只允许半程漂。记者在沿途看到,半程漂流的河道比较平缓,落差很小,而后半程的落差比较大,其中一处还有一块警示牌,说明“前方急流,落差4米”。

  多个漂流景点展开自查

  昨天下午1点半,记者来到章水镇政府,一位姓李和一位姓周的副镇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据他们介绍,前天事发后,他们立即启动了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相关部门领导都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并迅速成立事故调查组和协调组,漂流公司也很快就派人带上5万元现金,前往死者家里看望亲属。

  对于李家坑漂流的安全措施,他们表示还是比较完备的,相比其他地方的漂流,这里的操作也是比较规范的。整个漂流河道上,漂流公司安排了50名工作人员保护游客安全,其中半程有10人,出事水潭处就有4人。男孩落水后,这4名工作人员都在第一时间下水去救人了。

  对于这次意外事故的发生,他们也感到有些无奈,“有些游客在漂流时觉得很刺激,一时就忘记了安全防护,脱掉救生衣和安全帽等,有的还不按照事先提示的操作规范手抓紧皮艇边的安全绳,收紧双脚身体向船体中央倾斜,稍不留神就容易掉落水里或跟河道中的石头碰擦受伤。”

  李副镇长告诉记者,他们在事发后已经要求漂流公司进一步改进完善漂流河道的安全设施,在出事水潭增设防护网,增加沿途的安全保护人员。同时,对所有员工再进行一次安全培训,要求沿途保护人员不时对漂流的游客进行安全提醒。

  此外,我市多个漂流景点也展开了对景区的自查。北溪漂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昨天他们在全体员工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排查安全隐患。雪岙漂流的负责人也表示,昨天景区展开了紧急自查,仔细清理了河道,本月起增加员工的安全培训。

  专家呼吁

  出台地方法规明确监管方职能

  “目前漂流景点并没有一个专属的管理部门,多头监管的弊端可能是最后谁都不管。”万里学院宁波旅游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韩晓燕一语道出了目前漂流管理的漏洞。“虽然漂流前期要向安监、海事、旅游等多个部门报批,但运营中并没有一个能全面监管的执行主体来负责具体的操作,这就给一些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患。”韩晓燕认为,不单是漂流景区,很多综合性景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旅游安全事故,用逆向思维倒推监管部门责任时不难发现,旅游部门缺乏相关的执法权限。她建议,对于这一类景区,应该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地方性法规,以明确监管方的职责以及执法职能。

  追求经济效益更要严把安全关

  “降低漂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最重要的是强化工作责任心与安全意识。”旅游部门一位资深管理人员发出了感叹。他认为,我市目前漂流景区普遍存在起漂点服务不够完善的缺陷,另外各漂流景区安全巡查人员对于巡查的密度以及工作责任心的强度有待提高。

  这位管理人员对当前一些漂流景区一味迎合游客追求刺激的口味,在河道设计规划中突出刺激体验的做法很不赞同。

  这一点也与韩晓燕的观点不谋而合。“漂流是时令性强的旅游项目,经济效益高,投入小。因为准入门槛低,导致当前许多投资主体不专业、不成熟。而投资方过分看重经济效益也为日后的运营埋下隐患。”韩晓燕告诉记者,漂流的安全系数高低有赖于前期河道规划,景区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该严把规划关口,强化安全意识。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