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许家山村:火山岩砌成的石屋透着原生态气息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7-27 10:30:23

许家山石头村的自然生态吸引着八方城里客人。

石头墙给人一种历史感。

石屋和卵石路像老人裸露的筋骨,透着沧桑感。

村里有一水塘,那是几百年来许家山人在此采石后形成的。

  在宁海县茶院乡,有一个叫许家山的村庄,这是一个石头的世界,那里的房屋是石头造的,那里的道路是石头铺的,那里的台阶、小桥、窗户、器具等,都能看到石头的影子。据统计,全村目前有300余间石屋,是浙东保存最完整的石头村。

  火山岩砌成原生态石屋

  在许家山村5.8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大大小小几百座石屋依山而布、鳞次栉比,远远看去十分壮观。一个雨后的下午,记者走进许家山村,听村里人说,雨后的许家山是最美的,点点雨水滴在石头上之后,反而使得原本冷冰冰的石头多了一份温润的柔美。果不其然,行走在村里,记者处处能感受到一种不同于其他村庄的原生态气息。

  随心所欲搭建的石屋,沿着石壁垂落一地的爬山虎,还有渗透在石缝中的青苔,配上“滴滴答答”顺着屋檐滴落的雨珠,这些看似漫不经心,毫无关联的东西,构成了一幅颇具原始生态韵味的画面,好似从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中原封不动地搬到了现实中来。

  间间石屋中,这边厢墙头披挂几丝藤蔓,那边厢石缝间斜逸出一丛仙人掌,虽似无心插柳,却让人感觉到一种人居与自然浑然共生的和谐。站在村口回望许家山,青瓦石墙随着纵横交错的穿村巷道和石阶高低起伏,几声犬吠,几缕炊烟,一派原始淳朴的山乡风貌令人心驰神往。

  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许家山村的石屋都是就近取材,石材用的是远古的火山岩。这种火山岩石质坚硬、表面光滑、纹理细腻,是上好的建筑材料。因为石板的颜色呈青铜色,当地老百姓又把它叫做“铜板石”。

  原生态的生活生产方式

  许家山村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城市化、现代化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至今尚没有波及到此。村民们也常年保持着最为原生态的生活生产方式。

  走进许家山村,记者几乎很难找到空调、冰箱等现代化电器,家家户户称得上电器的只有电视机和电风扇。如果不是隔几步竖着的电线杆提醒,记者差点就产生了回到过去的错觉。

  76岁的王桂霞在许家山住了近一辈子,子女让她搬到城里,怎么说她都不肯。她笑着说,许家山冬暖夏凉,村民们基本用不上空调、电炉等电器。

  这些凹凸不平、颜色较深的火山岩还是上等的保温隔热材料。夏天,许家山的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2°C左右,与城里的气温相差五六摄氏度以上。而冬天即使是最冷的时候,许家山的室外温度也从未低于5°C过。

  在村外不远处的一方农田上,记者看到一位老农正拉着牛忙着夏耕。“我们都是用牛耕田的。”老农高声说道,他表示,不是村民们买不起拖拉机、农耕机等设备,只是担心这些机器排放的烟气会污染周围的空气。

  村主任叶显高告诉记者,现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市民经常会在假期到许家山村住上一阵子,领略这边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态风貌。

  生态好不好苔藓来证明

  在许家山村,有一样东西你处处都能看到,却不会细心去留意它。这就是附着在石头上的苔藓,不过别小看这些微不足道的苔藓,它的存在恰恰说明了许家山村环境宜人,生态保护得当。

  许家山村的石屋,远看过去,几乎每一座都泛着一层幽幽的淡绿,这是苔藓长年累月依附在石头上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叶主任介绍说,自有了许家山村开始,就有了石屋上的苔藓,经过上百年的岁月的沉淀,苔藓和地衣旧的一层死去,新的一层又泛上来,周而复始,它们已经渗透到石头里去,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抹淡绿。

  去年,浙江大学生物系的一位专家来到许家山考察生态,看到石头上的这些苔藓,对村里的生态环境大为赞叹。叶主任一开始不明所以,经过专家解疑才豁然明白。原来,除了依靠仪器监测的电子环境指标外,苔藓其实是反映周边环境好坏的最好生物指标。

  “苔藓和地衣对生长地区的环境要求很高,其中最能直接反映的就是空气、湿度和污染物几个指数,特别是对有害气体的反应敏感度,比一般的种子植物要高出10倍。如果空气质量差,湿度低,或是污染物稍微多一点,苔藓就存活不了。”叶主任告诉记者,苔藓和地衣在许家山村一直都有,而且种类有数十种,这恰是表明这里的环境自古以来都未被污染的最好佐证。

  宁波晚报记者李廷振 通讯员叶天赐/文 胡龙召/摄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