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骆琳:"7·23"温州动车事故调查结果争取9月中旬公布
稿源: 新华网  | 2011-07-30 14:55:57

 

7月26日,载重车装载事故车准备离开现场。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他指出,事故调查工作将全方位、多方面,从各个环节认真细致查找造成事故的原因,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对关键环节和关键问题要进行论证和复核验算,原原本本、客观公正地对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进行忠于事实的判断和论证。

  “要尊重法规、尊重科学、尊重事实,既要覆盖技术层面,又要覆盖管理层面,全面深入细致地把情况搞准查实,做到程序严密、调查严谨、证据确凿科学有力。”骆琳说。

  骆琳表示,针对这次事故调查技术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事故调查组将坚持尊重科学的原则,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查找问题,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查原始资料,包括有关行车调度、指令传达、通话记录,以及“黑匣子”信息内容等,并进行科学深入细致分析;查现场,对现场任何一个地点和环节都要认真进行详细勘查,做好相关技术检测检验;查设备设施,包括信号设施、行车设备、监控装置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查管理,包括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列车运行组织管理等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存在“三违”等问题;查控制系统,包括列车制动系统是否正常,调度指挥系统等是否规范;查制度,包括安全培训、行车指挥、岗位操作等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或存在不落实等情况。

  “调查既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细节,也绝不回避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关心和热议的任何一个问题,要通过对各方面的认真深入调查,确保事故原因彻底调查清楚,确保调查的结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骆琳说。

铁道部:24日“7·23”事故救援中没有宣布“车厢内无生命迹象救援结束”

  还将继续观察项炜伊的左下肢挤压伤血液循环较好(7月27日摄)。 7月27日,收治“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的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举行举行病情通报会。院方称,项炜伊恢复情况比较满意,病情有好转和改善。26日下午即开始进食,肾脏伤势并不太严重,肺戳伤恢复情况也较好,左下肢挤压伤血液循环较好,没有截肢的依据,但还将继续观察,同时,医护人员还将对项炜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新华社发(王克武摄)

  新华网温州7月28日电 铁道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前线指挥部负责人28日指出,近日,一些媒体报道“7·23”事故救援中,“铁路官员24日曾宣布,车厢内无生命迹象,救援结束,但现场又搜救出生还者”,这种说法完全没有根据。

  这位负责人介绍,事故发生后,地方公安、消防、武警和铁路等各方人员一道,积极开展了全面的搜救工作。前方指挥部要求所有救援者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必须争分夺秒,绝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刻。事实上,现场指挥部没有任何人宣布停止救援。正是现场抢险人员争分夺秒、一刻不停地施救,才为后来救出小女孩伊伊争取了宝贵时间。

  这位负责人介绍,事故现场的列车车厢被撞挤压严重,加之周边环境复杂,音频探测仪无法穿透列车铁皮。又由于事故车厢空间很狭小,视频探测仪也施展不开。可以说,生命探测仪在当时事故现场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虽然,救援人员对每一个车厢都仔细进行了探测,但现场对生命的搜救并没有完全依赖于生命探测仪等设备。正因此,在生命探测仪探测“车厢内无生命迹象”的情况下,救援人员仍然继续坚持搜救,最后方搜救出小伊伊。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