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夜晚,霓虹闪耀,天一广场西侧的党员服务中心三楼教室里,一堂“赢在中层”的讲座正在举行。天一广场综合党支部党员、必胜客酷购店店长林丽说,她很喜欢来这里听“锋领天一”系列讲座,因为这里的讲座总是“为我们年轻党员量身定制”。除了讲座,天一商圈综合党委依托党员服务中心还建立了志愿者工作坊、就业创业苑、企业家俱乐部、民情联络站、七一健身屋等众多服务设施和项目,成为商圈内众多党员乐于光顾的地方。
天一商圈总面积虽然只有0.56平方公里,却拥有“新社会”和“新经济”组织2800多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2008年,天一商圈综合党委成立,建立组织网络,成立了13个党支部。从此,散布于商圈内中小企业的近200名党员找到了组织关系,不再是一盘散沙。根据商圈里党员年轻人居多,他们充满活力、追求时尚、要求上进的特点,商圈党委在组织生活、党员服务中注入开放式元素,以党员服务中心为平台,制订了一份主题“菜单”,包括交友派对、红色之旅、走进公益、相约青春、职场练兵、品读经典等五大类32项。这些贴近年轻人的组织活动和服务项目,吸引了商圈里年轻人的积极参与,从中体会到组织浓浓的关爱。同时,商圈党委推出“菜单式”人才培训、“委托式”就业揽才、“酒店式”会务接待和开办企业“一条龙”等服务项目,助推企业发展,已先后为企业提供工商年检、税务咨询等服务1630多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758件,成功引才207人,赢得了商圈企业的好评,增强了商圈两新组织的凝聚力。
天一商圈党建工作是我市探索区域化党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区域化党建是我市近年来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伟说,“它突破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无论两新组织怎么变,区域性党组织都能对其实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从而使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各个方面,并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市有非公有制企业(即新经济组织)发展迅速,数量已位居全省第一,新社会组织也有4000多家。迅猛发展的两新组织,加上两新组织中党员频繁流动,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党组织的覆盖面总是赶不上两新组织的发展变化,常常会有空白点。如何使党建工作适应两新组织的发展变化,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但现成可借鉴的经验很少。
与此同时,在城乡统筹不断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我市经济区域化、产业集聚化、人员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为此,市委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党建推进模式,对区域化党建进行了探索。2006年,市委制订出台了《关于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意见》,由此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符合基层实际的区域化党建模式,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统领能力。
区域化党建是在“单位党建”基础上,把两新组织和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或行业,作为建立党组织的基本单元,对区域内基层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成片推进。具体推行“1+N”组织设置模式——1为区域性综合党组织,N为区域内的单建和联建基层党组织,隶属于区域性党组织管理。
这个特殊的设计至少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蓄水池”作用。进入区域的党员,哪怕所在单位没党组织,也可先纳入区域综合党支部参加教育学习,解决了党员无组织管理的问题;二是“孵化器”作用,区域综合党支部与区域内单建的N个党组织保持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区域综合党支部中某一单位党员人数符合条件就建立单独的党组织,当某一单位撤消党组织时,剩余的党员又自动归入区域综合党支部这一“蓄水池”。
按照这一理念,我市先后在不同区域和行业中,探索形成了园区统筹、街区统筹、片区统筹、村企统筹、村居统筹、商圈统筹、楼宇统筹、行业统筹、产业统筹、人员统筹等10种区域化党建模式,有效破解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难、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等难题。目前,全市已建立区域性党组织916个,形成了广泛覆盖、条块结合的基层党组织体系,为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统领作用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
区域化党建的推进,使我市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的覆盖面,一大批分散在两新组织中的“隐性党员”、“口袋党员”通过区域化党建,找到了组织。如出租车行业人员相对分散,且流动性大,我市依托市出租汽车行业协会建立了党总支,使全行业103名分散、流动的党员司机得到有效管理,并通过开展“党员亮牌”、“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司机在推动行业文明建设、参与公益事业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带动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到今年7月中旬,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组建率已达24.15%。
区域化党建促进了辖区单位的交流,推动了区域和谐发展。北仑区百合社区是一个融拆迁安置村、传统居民小区和企业园区于一体的城乡结合型新社区。2007年开始,百合社区着手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相继成立了区域党总支、公共服务中心以及和谐共建理事会,让辖区内各阶层以不同途径参与社会管理,发挥各自作用,协商解决区域内公共事务,协调化解各类矛盾。区域化党建开展不久,村、企、社区各自为政的局面很快被打破,形成了社企、村企及单位共建联建、相互融合的新格局。来自金光食品(宁波)有限公司的党员刘燕说:“社区党总支经常组织我们参加一些参观北仑,学习讨论,或者大家一起聚会等活动,从中认识了很多北仑的朋友,感觉心里挺舒服的,就是觉得有一个家一样,在背后一直支持你。”如今,百合社区成为群众安居乐业、企业稳定发展,新老百合人和睦相处的和谐社区。
“市委始终把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所以,区域化党组织更是一群‘服务员’。”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伟说。
去年9月7日上午,地处北仑区横杨社区的宁波卓越皮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出现了20多名党员志愿者的身影,这是由社区组织的为企业救急的“赶货应急队”。原来,该公司的一家客户突然要求将订单交货时间提前一个星期,公司第二天就得交货,这点时间对于公司来说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万般无奈之下,公司张经理想到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委接到企业求助之后,连夜联系了一批党员志愿者,组织了一支20多人“赶货应急队”,加班加点,帮卓越公司解决了燃眉之急。北仑渡头社区党总支在社区繁华地段设立流动党员志愿服务站和红马甲便民服务站,组织社区内有一技之长的党员为社区居民提供电器维修、居家养老、民事调解、环境保护、信息咨询等全方位志愿服务,不仅加快了新老渡头人的融合,也让社区居民初步享受到了党组织社会化服务运作的甜头。
按照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理念,我市整合区域内党员教育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等资源,先后建成了遍布城乡的党员服务中心(站、点)1465个,为区域内党员群众提供相应服务。同时,按照自愿参加、能岗相适、无偿服务的原则,全市共建立1100多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参与党员10万多名,推出服务项目250多个。党员广泛开展的服务活动,不断增强了党员群众的凝聚力,也全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社会领导力和公信力。
宁波日报记者 沈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