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网友说事
东钱湖陶公村有人种珍珠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8-04 10:07:34

去年收的珍珠,由于价格走低,到现在还没卖。

 

 东钱湖陶公村旁的河道没有养殖。

 

邱隘一带的河道上养着珠蚌。

  宁波晚报网网友“starstay”传来一组照片,照片是他逛东钱湖陶公村时,看见村民正在往母贝内种珍珠核,网友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告诉我们,难道东钱湖有人在养珍珠?

  记者去陶公村打听,一位村民推荐记者去找年过五旬的忻红良,他是最早养珍珠的村民。见到忻红良时,他正在家里倒腾卖剩下的珍珠,他家今年又种了12万只珍珠母贝。

  以前:一斤珍珠换一辆车

  忻红良20岁出头时,一心想挣钱,东钱湖镇水域很多,河蚌随处可见,他有两个江苏朋友是做珍珠生意的,他捕捞河蚌卖给朋友,一只五毛钱。朋友善意提醒,不如学养珍珠挣钱。

  人工养珠,是将珠核植入母贝内,久了,便成了珍珠。忻红良不知道怎么种,就请了两个师傅回家。

  那时候珍珠很稀缺,很多外贸公司抢着要,忻红良头一次养出的几公斤珍珠以每公斤1700多元的高价卖掉了,一下赚了1万多元。“这还不算贵的,曾经有人卖1斤珍珠,可以换1部车。”

  很多村民纷纷效仿养珠,两三年后,不仅陶公村每家每户都在养,就连隔壁前后的两三个村庄,也在养。每年的4至7月份,村子里一派种珠的繁忙景象,忙不过来的人家还请了工人。

  买卖:宁波珍珠光泽度好

  珍珠要从圆、光、色、大来评判,宁波产的珍珠其他方面都不是很好,唯独光泽度非常好。刚开始养时,忻红良用的是本地河蚌,这种河蚌养出来的珍珠是扁的,形状太难看,后来他到处打听,终于得知有一种三角蚌养的珍珠既大又圆,连忙改进品种,终于得到市场认可。

  5年前的夏天,突然刮台风,大风大雨冲垮了他的养殖基地,河蚌被大雨冲走,“养珠风险大,亏的次数也多。”忻红良说。珍珠母贝一般养殖5年为最佳,时间太短,珠子太小,养得太长会“人老珠黄”。“刚投入水中,一只成本是一元多,养几十万只很普遍,就等于几十万元的钱铺在水里,养一年,每只利润增加一元,养殖3年的河蚌,如果报废,损失就是三倍啊。”忻红良说。

  以前卖珍珠,他请工人将母贝一个个剖开,将珍珠取出来再卖,但人工费节节高涨,忻红良开始论只卖:一只母贝里,一般有二三十颗珍珠,不管成品质量如何,经销商一律以每只6元收购拉走,省事又不用请人工。

  但这个方法还不是最聪明的。生意做久了,忻红良还和珍珠商成了朋友,有人告诉他,其实母贝浑身都是宝,贝壳可以用来做雕刻,出口国外,而蚌肉最适合做毛蟹的饲料。

  忻红良将这话记在心上。这几年,他先把母贝捞上来送进朋友的厂里挑出珍珠,贝壳和肉由忻红良处理,又能多赚一点。

  现状:老早远离东钱湖了

  目前,陶公村里,除了他家,只有十几户人家还在养珍珠,据了解,全宁波在养珍珠的,最多也不过五六十户。

  难道养在东钱湖里?不是的。大家以前养在东钱湖下游的河道里,因为珍珠养殖需要在水体上撒上鸭粪猪粪增加营养,会引起水体的变化,东钱湖旁的河道老早就不让养了。目前只是在村里的作坊里种母贝,养殖主要分散在五乡、邱隘、象山等较为偏僻的河道里。记者就在万里学院邱隘东校区对面的河道里,找到了忻红良的养殖基地。

  关于东钱湖养珍珠的事,东钱湖镇政府农办负责人说,东钱湖镇养珍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火过,当时大多是利用东钱湖下游的河道进行养殖,但近年来,随着东钱湖定位的变化,东钱湖河道都统一升格为城区河道,“河道内的沉船、竹桩、网箱等以前铺下的养殖设施,都要清理掉。”

  宁波晚报记者 袁妙飞/文 徐佳伟/摄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