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不管“梅花”来不来,防范还是要做好的
稿源: 中国宁波网综合消息  | 2011-08-07 08:52:18

边防民警登记渔民电话。

  昨天10点多,象山石浦天空依然明朗。

  南汇渔家的老板王国锋对1997年那场台风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他说:“听说台风晚上来,台风什么时候过,我再开门营业。”

  “梅花”会不会来象山?这是昨天象山县石浦镇街头最热闹的话题,就连我们吃饭时,饭店老板也凑上来打听。

  不过,当天消息变得跟天气一样快。但不管台风会不会来,至少在石浦小镇,当地人并未放松紧惕。早在1997年8月的那场台风,曾让当地人吃过亏,尽管此后数年台风季节都平稳无事,但这一次,谁都无法保证。

  许多店铺忙着钉木条、堆沙袋

  石浦镇的渔港中路就靠着港口,沿街开满了店铺,平日里,这里人流众多,是当地的闹猛之处。但昨天中午,这条路上空空荡荡,尽管天空一片晴朗,风也不猛,一些店老板仍旧选择关门歇上两天,许多人忙着在门上钉木条防台。

  店家们用来防台的装备各异,有木板、竹子、沙袋、石头。“我们弄了一些袋子,自己去外面装了沙子,这些沙袋到时要放在卷帘门上,防止门被大风卷起。”一位电器商场的老板说。

  一位开杂货店的老板说,1997年那场大台风来时,大家没经验,没做什么准备,结果第二天回来发现,杂货店的卷帘门整扇被风刮走,屋里也进了水。“卷帘门里面是空的,重量比较轻,大风一刮,很容易因为剧烈抖动而掉落。这次,我跟隔壁五金店借了电钻,在门上钻了几个孔,在上面加几块木板,再用铁丝把它捆牢。这两天我是不准备开门做生意,等台风过了再说。”

  没那么紧张,但防范还是要做好的

  南汇渔家的老板王国锋今年48岁,19岁就出海当渔民。6年前,他在铜瓦门大桥旁的一处背风山坡办起了渔家乐。

  从王国锋的饭店窗口望过去,石浦港尽收眼底。他说,前一天港口都是船,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许多渔船已赶往新桥镇的两个大型锚地躲避台风。

  早在前两天,为了防台,王国锋就找人在铁皮屋顶打了双排螺丝,并拆除了屋顶平台的15张桌子。

  “晚上,我只空出4张桌子供外地游客吃饭,他们多是来自上海、杭州两地。有些游客是专门过来看台风的,这样的人每年我都能遇到。”

  “明天我就不再招待客人,台风什么时候过,我再开门营业。”“我们村新上任的村主任很早就打电话来让我注意安全。听说台风是晚上来,到时店内的女员工全部放假回家,留下部分男员工和我一起守在店里应对一些紧急情况,为此,我准备了1部电焊机、大小3台发电机。”

  王国锋对台风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他记得,1997年夏季,当时他在福建卖海产品,当他和船员在外唱KTV回来,刚上船才15分钟,外面就开始狂风暴雨,“那个雨打在脸上,就像被人抽了耳光那么疼。我亲眼看到旁边有好几艘渔船没扛住风浪沉了下去,最后是我冒险跑出去,把船的缆绳砍断才躲过一劫。”

  在王国锋眼中,石浦人经历的台风也多,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不过他说,防范工作还是要做好的。

  一些渔民不愿上岸,边防民警记下他们的电话

  虽然大部分渔船都避往锚地避风,但是昨天,仍有上百艘渔船选择停在石浦港。

  由于船小,抗风能力弱,一些小渔船让当地镇政府和边防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感到担心。

  昨天下午,石浦边防派出所的民警再次上船,去劝说那些坚持留在船上的渔民到附近的安置点避风。

  50多岁的船老大谢师傅仍旧留在自家的船上,他说要在船上过夜,饿了就上岸找些吃的。

  谢师傅当过30年船员,年纪大了,就接送一些外地游客去附近的岛上游玩或是海钓,赚取一些收入。

  他的小船一次能拉八九人,来回一趟的价格将近1000元。“像我们开小船的,少的一年赚五六万,有些人能赚十几万。”他说,他家的小船价值10多万,一家人吃饭全靠它,“对渔民们来说,有的把船看得比命还重。”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好几个像谢师傅这样的渔民,他们都表示要坚守在船上,因为小小渔船是他们最大的财产。

  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边防民警登记了这些渔民的电话,并将派出所的值班电话留给他们,一旦台风突然来临,也好方便双方联系。

【编辑: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