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在今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余姚市考评干部不再把GDP作为惟一依据,首次将体现民意“晴雨表”的幸福指数纳入考核体系。
7月底,梁弄镇让贤村村民张建忠和其余25位村民代表,被请进镇政府会议室填写余姚市委组织部发放的问卷:“您对本乡镇的社会治安状况是否满意?办事效率是否满意?干部服务态度是否满意?……”市里来的干部考察组组长说,村民代表们对14个相关问题的满意度,要作为考察镇干部的依据。
昨日,张建忠告诉记者,他对镇干部是真心“用手投票”的。让贤村地处四明山区腹地,地质灾害隐患多。以往一遇台风暴雨,住在旧砖瓦房里的张建忠一家“晚上都不敢睡觉”。三天前,超强台风“梅花”逼近,张建忠却不再提心吊胆。他感慨,“这得益于镇里的民生工程”。去年,梁弄镇投入资金4200万元,搬迁地质灾害点移民177户共620人。如今,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张建忠一家也搬进了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和抽水马桶的新房。
余姚市设计的“幸福指数”考核体系,包括群众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等25个一级指标和98个二级指标,根据群众代表意见逐项打分。地质灾害点移民搬迁这件事,提升了张建忠们的“幸福指数”,他们给梁弄镇领导班子加了分。
2009年、2010年两度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余姚市,“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1.6%。去年该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35.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同比增长28.3%,兑现了年初“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用于民生”的承诺。“但与广大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政绩,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群众的幸福感比GDP更重要,所以是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时候了。”余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卢建国说。
“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郑永年教授对故乡余姚的这一做法表示出浓厚兴趣:“进一步解决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提升幸福指数是硬道理。”
“幸福指数”如同指挥棒,指引乡镇干部工作突破的方向。该市考评结果显示,群众对道路畅通和环境保护两个指标的满意度还不高。考察组及时将此反馈给得分低的几个乡镇(街道),要求限期整改。否则,今后干部晋升、岗位安排将受到影响。
宁波晚报记者 陈旭钦 徐文燕
背景链接
“幸福指数”表现为人们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积极心理体验的指标数值。近年来,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指标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强调GDP增长有其现实意义,因为没有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有群众的幸福感。但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仅追求GDP就不行了。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表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凸显等一系列问题。
如今人们开始反思,不仅要保持GDP的可持续增长,更要强调“幸福指数”的提升。一方面,“幸福指数”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群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是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