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代理人出庭做代理妈妈
案发后,警方试图同小强的父母取得联系,但始终没有成功。
这样一个未成年的问题少年,判刑之后怎么办?出来后又该如何帮教?岑女士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去年9月初,海曙法院向全市招募公益代理人,当时很多热心市民踊跃报名。3个月后,海曙法院向10位市民颁发了聘书,岑红霞就是其中一位,她之前是东南商报社的一名员工,目前从事着教师职业。
7月初,岑女士接到法官的电话,说有个未成年人案件要审理,让她以公益代理人的身份出庭。
岑女士向记者回忆了当时的整个过程。
接到这个电话,我心里也忐忑不安的。很多人一听罪犯二字,几乎都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本能地想离得越远越好。我很理解这种心理,所以当初申请公益代理人的时候,也是瞒着家人的,怕他们一时接受不了。罪犯,对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一类人,如今我却要以妈妈的身份去面对。
那天晚上我一夜都在想象着我将面对的有罪的“儿子”。他做了什么坏事?我该跟他讲些什么?他能否管教得好?在我心里,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我担心的不是我如何面对,而是是否有能力让他回归正常的生活。
到法院后,法官给了我检察院的起诉书。了解了整个案情后,我提出在开庭前见见他。法官把我带到羁押室,他穿着囚服,戴着镣铐,长得比我想象中要高大。我们隔着铁栅栏,我告诉他,你爸爸妈妈没有联系上,所以法院让我做你的代理妈妈。他乖乖地点点头,说知道了。不知怎的,我那时流泪了,就像他真是我的儿子。我忍不住像妈妈一样责备他,为什么要去偷别人的东西。
开庭了,他戴着镣铐站在被告席上,顺从地认罪,时不时朝我坐的方向看。那眼神分明是孩子的眼神,有一种依恋,有一种期盼。
法院考虑到他作案时系未成年人,归案后主动交代,认罪态度很好,作出了拘留5个月的从轻判决。
给孩子找好工作准备再报培训班
完成了公益代理人的程序,岑女士的心里却无法平静:他还是个孩子,父母又不在身边,今后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多少次,一想起小强在法庭上看她那种期盼的眼神,她就决定:一定要帮他。
8月3日到看守所看望了小强后,岑女士就在考虑一个问题。他出来后身无分文,工作又没有着落。如果没人照管,任其自生自灭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岑女士知道,像这样的问题少年,找工作是他们的一道坎,岑女士到处托人,在小强还未出来之前,已给他找好了一家餐馆。
得知岑女士为自己操了那么多的心,小强哽咽,“不知该叫您阿姨还是叫您干妈。”
“不管你叫我阿姨还是叫我干妈,我都会引着你走向新生。”
岑女士说,接下来,她还打算让小强抽空上个培训班,提升他的技能。
面对母亲似的关爱,小强承诺,出去后一定好好做人,无论工作多累多苦,他都会好好地干下去,否则就对不起包括岑阿姨在内的那么多热心人的关心和帮助。
“从小到大,还没有人对我如此真诚地说话”
小强告诉记者,父母不喜欢他,即使知道他犯事了,父母也不会露面的。那天,听说岑阿姨要做他的代理妈妈,他真的很惊喜。
进了看守所后,看到有的人总有家人送来东西,他好羡慕。虽然他也知道父母不会来,但他还是盼望奇迹会出现。没想到,8月3日那天,奇迹终于出现了,看管民警叫他,说有人来看他,给他送东西来了。
他喜出望外,出来一看,愣住了:前来看他的不是亲生父母,而是他的代理妈妈岑女士。那一刻,他真的很想流泪,但忍住了。
在看守所里,岑女士给他讲了好多做人的道理。虽然会面的时间不长,但对小强的震动却不小:“从小到大,还没有哪个人如此真诚地同我说这么多的话。那时,我有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东南商报记者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