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8月3日下午2时,一名身着绿色上衣、一脸倦容的青年男子走进余姚市公安局泗门派出所的办事大厅。在深吸一口气后,该男子径直走到值班警官面前,用颤抖的声音说:“警官,我是一名逃犯,我来自首了。”
这名岳姓男子,今年23岁,贵州平坝县人,是一名已逃亡3年的盗窃犯罪嫌疑人。就在两周前,余姚警方刚刚向他老家的亲友发去了一封敦促其自首的规劝信。他也是我市自“清网行动”开展以来,投案自首的第100名网上在逃人员。
自今年5月26日公安部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以来,我市各级公安机关整体联动、多措并举、全力追逃,已抓获网上在逃人员近600名。在警方的强大声势和敦促教育下,截至发稿时共有107名在逃人员投案自首,并依法获得宽大处理,重新迈入人生正轨。
7月28日,镇海公安分局的追逃专家金国民和徒弟们带着整整一箱的逃犯信息资料,又一次上了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安徽阜阳、亳州和河南淮滨等地。在随后的8天时间里,追逃小组行程3000多公里,驱车深入20余个乡镇,逐一展开排摸侦查,不但收集了大量最新的逃犯相关信息,还通过细致的教育说服工作,成功敦促两名逃犯自首。
自首人员之一的王广喜(化名),系2010年在镇海骆驼街道涉嫌故意伤害的安徽颍上籍在逃人员。他归案后坦言,在自己1年多的逃亡日子里,每天都是提心吊胆地度过:不敢以真名示人、无法和妻小相聚、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
“妻子告诉我,宁波的民警上门来了,说现在自首,能够从轻处理,我想了几个晚上,决定给自己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王广喜说,他现在感觉非常坦然,一想到很快便能和妻儿团聚,自己仿佛又重新有了生活的方向。
一个逃犯不归案,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便多一份威胁,“清网”追逃,比的是决心,比的也是耐心。自行动开展以来,我市警方在利用各种侦查技术,加强阵地控制和外出追逃的同时,还确定专人做好政策宣传和教育说服工作。
杨祥(化名),男,43岁,江西永丰县人,2007年,因聚众斗殴被海曙警方列为网上逃犯。在此次行动中,专职负责杨祥追逃工作的鼓楼派出所民警李强,成功联系上他的妻子。2个月的时间里,李强前后打了数十个电话,3次赶往江西,8月9日上午,杨祥终于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鼓楼派出所投案自首,为其4年多的逃亡生涯画上句号。
“每个在逃人员其实都有自首的念头,关键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政府的政策。权衡利弊后,大多数人都会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就是自首。”在市公安局法制处,周震宇警官告诉记者,我国的法律政策历来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既给人以悔过改新、重新做人之机,又坚决打击负隅顽抗、继续作恶之徒。今年6月29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敦促在逃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通告》,根据《通告》精神,在清网行动期间,凡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自己犯罪事实的(除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暴力犯罪嫌疑人外),原刑事拘留、逮捕措施不再执行,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悔过自新、弃暗投明的机会。”周警官说,公安机关对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者亲友送其投案的在逃犯罪嫌疑人,只要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罪行的,均视为自首,“与此同时,对资助、窝藏、包庇在逃人员潜逃藏匿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7月12日下午,一路风尘仆仆的王宗良带着儿子王小辉(化名)走进了奉化市公安局大桥派出所。当获悉儿子不必受羁押,当天便可取保候审时,这位51岁的庄稼汉不禁留下眼泪。
今年6月27日晚,王小辉在奉化市锦屏街道涉嫌实施一起抢夺案件后潜逃。办案民警第一时间赶赴河南与他的父亲王宗良取得了联系。民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王宗良决心一定要找到儿子,亲自带着他到公安机关争取宽大处理。
一双球鞋、一床被褥,7月5日起,王宗良踏上南下寻儿之路。杭州、广州、深圳,白天啃馒头充饥,晚上在公园露宿……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宗良最终在东莞的一家小作坊找到了儿子。见到父亲衣衫凌乱,满脸沧桑,王小辉不禁屈膝下跪,泪流满面,并同意结束逃亡生活。
“比起儿子能够堂堂正正地重新开始做人,我吃的这点苦不算什么。”在电话中,王宗良告诉记者,他已经在河南老家帮儿子找了一份机械操作的工作,“等儿子这边处理完,就能一家团聚了。”
孙波 李劲松 曹斌 朱杰 周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