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平(右一)向倡导员讲述当初女儿的病情。记者 王增芳 摄
第三届中华慈孝节中华慈孝行系列活动之回访前两届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昨天正式拉开了序幕。昨天上午8点多,本报记者和10名8月1日评选出的优秀慈孝倡导员踏上了首站回访之旅——回访了首届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当选者之一吴建平和第二届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当选者之一徐爱芬,让大家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她们的点滴慈孝细节。记者从中华慈孝节组委会了解到,此次回访之旅从宁波江北站开始,之后,慈孝倡导志愿者将与记者一起赶赴北京、扬州等地继续慈孝回访之旅。
母爱的不离不弃唤醒了植物人养女
故事回顾
吴建平是首届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当选者之一。
10年前,家住江北中马街道浮石社区居民吴建平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年仅4岁的养女范亚君在玩耍窗帘时,不幸被绳子掐住了脖子,变成了植物人。为了医治女儿,她和丈夫卖掉了新房,举债给女儿看病,在她多年的悉心照顾下,女儿从一个只晓得睁眼的植物人,康复到如今又蹦又跳的14岁女孩。
回访
昨天上午9点多,我们来到了吴建平家中,开门的是女儿君君。只见她身穿一套花色全棉家居服,扎一条马尾辫,清秀的小脸显得有点兴奋,吴建平说,女儿很少看到有这么多人来看她,心里高兴。
卧室内陈设简单,两张简易床和老式沙发,空间比较小,不能同时容纳十多个人,有些人只能站在屋外。“我来拿照片,有些是君君最近才拍的,有些是小时候的,都很可爱!”吴建平边说边拿出影集本,从君君儿时的照片到现在学校做宣传活动的照片,她都保存完好。吴建平回忆了如何去杭州跪求医生医治,如何重新教她说话、认字,她用心用爱挽回了这条小生命,这样的故事让优秀慈孝倡导员黄瑞菊泛红了眼眶,感慨道:“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家不约而同地看着倚靠在吴建平肩膀上的君君,似乎都不敢相信这样的奇迹。
吴建平自豪地告诉记者,如今君君已在达敏学校上初一了,成绩很好,又是大队长,而君君的身体也很健康,现在连小感冒、咳嗽都没有了,这些都是让吴建平欣慰的事。然而,女儿一天天长大,出现新问题也是难免的。吴建平说,从去年开始,她发现君君有点“小叛逆”。“比如说,我们让她去游泳,遇到她心情不好,你怎么说,她也不肯去的,还有放假在家看电视,也是不听我的劝,有时我会很无奈!”吴建平失落地说道。
记者与君君进行了一次沟通,君君说,妈妈管的事情太多,知道是为自己好,但就是有点心烦,有时是顶撞了她,可是都不是自己心里的话。“可以换个角度,彼此之间好好沟通,或者让君君走出去,接触更多的同龄人,可能会好些。”“是啊,不要太宠她,14岁正是叛逆期的开始,以前的教育方式或许要改一下!”慈孝倡导员们纷纷为吴建平“出谋划策”。之后,君君偷偷告诉记者,以后她会改掉这个坏习惯,不让妈妈伤心难过了。
丈夫去世,她成了公公的亲闺女
故事回顾
江北慈城浮碧社区的徐爱芬是第二届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的当选者之一。
1994年,徐爱芬的婆婆离世了,徐爱芬的公公时先生从上海到了慈城,徐爱芬夫妇俩细心照顾着时先生。2002年,徐爱芬的丈夫也去世了,为了让公公从丧子的悲痛中尽快走出来,徐爱芬毅然独自承担起了照顾公公的责任。9年来,徐爱芬每天尽心照料公公,时先生先后两次中风,为了让公公早日康复,徐爱芬辞去了工作,每天为公公洗脚按摩,帮助公公进行康复训练,现在时先生虽然因为年事已高不能爬楼梯,但是在家中仍能够自由行走,没有像大多数中风病人那样卧床不起。
回访
徐爱芬的家不大,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整洁清爽。51岁的徐爱芬刚给公公洗好了葡萄,90岁的时先生神清气爽地坐在椅子上看报纸,看到家里来客人了,时先生马上放下报纸站起来迎客。
时先生住在向南且带阳台的房间里,床上铺着麻将席,房间里有两台电风扇,年轻的优秀慈孝倡导员陈国林问了一句:“老爷爷的房间怎么没装空调?”徐爱芬说:“以前也想过装空调,但是他说装空调容易着凉,还是电风扇好,我就为他准备了两台电扇。”优秀慈孝倡导员姜红波接过话题说:“老人年纪大了,用空调不太好,特别是夏天,进出空调房间,一冷一热容易生病,我也在家照顾公婆的,这一点我有经验。”时先生指指那台大的电风扇,用宁波话说:“这个好,这个好!”
9年来一个人全心全意照顾公公,慈孝倡导员们都说徐爱芬不容易,优秀慈孝倡导员蒋红问徐爱芬:“这么多年,你有没有碰到过困难,你心里没有怨言吗?”“这有什么,照顾大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啊。”时先生爱干净,吃东西前都要在身上垫一块毛巾,徐爱芬一边为公公垫毛巾一边说,“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他生病了我背不动,只能去请三轮车夫帮忙背他上医院,好在他的身体也很争气,除了前两次中风外,平时都不用上医院。”
时先生的生活很规律,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了,起床时需要徐爱芬扶一下,徐爱芬每天就比公公起得早。公公起床了,徐爱芬给公公买早点,冲一杯降糖奶粉。时先生还喜欢花草,在阳台上的几个花盆里,种的辣椒已经开花了,而兰草也长得茂盛,时先生空闲的时候就浇浇花,读读报,看看电视。大家都说时先生的状态这么好,如果不是事先听了介绍,谁也看不出时先生中风过两次。
花絮
现场交流慈孝经
中午吃饭前,优秀慈孝倡导员余家其拿出了他特意从余姚带来的慈孝书籍分发给大家,有他们余姚小孝星的故事集,有古代孝子连环画。余家其说,这些都是宣传慈孝文化的书籍,慈孝文化理应相互交流与传播。
优秀慈孝倡导员蒋红建议:“我觉得宣传慈孝的方式还可以增加一种,用动漫的方式,现在孩子都喜欢看动漫,你们的这些故事也可以制作成动漫,这样也可以吸引一批年轻人。”余家其看了看陈国林、陈君艳两位年轻的优秀慈孝倡导员笑着说:“是啊,但是我们老了,这就要靠他们年轻人来弄咯!”
每个优秀慈孝倡导员各自介绍了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给其他人以启发,大家说要感谢商报给了他们这个回访的机会,这不仅是一次回访,更是一次难得的慈孝心得体会的交流。
十大优秀慈善倡导员回访感言
陈君艳:几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顾,我真的深深地被这种平凡而持久的孝心而感动,还有那份沉甸甸毫无血缘的母爱,也让我湿润了眼眶。身为一名实习护士,虽然对于“爱”这个字眼并不陌生,但此次慈孝之旅更让我坚定了传播大爱的信念。
蒋红: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今天的回访让我感触良多。一个植物人女儿能够康复成今天这样可爱活泼的小姑娘,吴建平对女儿倾注了多少爱啊!90岁的老爷爷时先生在儿媳徐爱芬的照料下安详和善,家和万事兴,徐爱芬的女儿已经成长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每一个家庭都和谐了,我们的社会也会和谐。
黄瑞菊:这个妈妈(指吴建平)太伟大了!真的很不容易,听说她卖了房子为养女治病,这不是常人能够下的决心。她为了孩子吃了这么多苦,只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自食其力。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她把家庭料理得井井有条,这也是一种成功。刚才上楼的时候,左邻右舍的人都说她好,她还帮楼下的老人洗被子,和睦的小家,才有和谐的大家啊!
余家其:今天访问了两个家庭,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媳妇。尤其是好媳妇徐爱芬,丈夫去世了代夫尽孝,继承了过去好媳妇的传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史松美:这两个家庭是典型的慈孝故事,吴建平一家,是慈,对女儿这份慈爱,关爱;徐爱芬这家,是孝,对公婆的孝顺。故事都让我感动,如果人人都怀着这份慈、孝之心,社会肯定更加美好。
姜红波:我从小在慈城长大,这里的慈孝氛围很浓,就像徐爱芬,她觉得照顾公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像我觉得照顾年事已高的公婆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一样。很多时候,道德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在道德浸染下的人们觉得遵守道德规范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我觉得慈孝也需要氛围,现在我们提倡慈孝,就是在更大范围内营造这种氛围,让更多的人都觉得慈孝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沈国娥:看到徐爱芬对公公精心照顾,或许对她来说是份责任心,我在社区经常也去孤寡老人家帮忙做家务,所以对于这份孝心,我感同身受,再说我父亲前不久刚去世,真的觉得尽孝要趁早。
朱惠芳:相对于他们这两个家庭,我很惭愧,似乎自己没做很伟大的事情,可是,转念一想,慈孝之事应该不分大小,慈孝之人不分老少,只要怀着慈孝之心,每个人都是慈孝的倡导员。
陈国林:今天很高兴回访了两位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家庭,百善孝为先,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位慈孝人物将这一文化充分地发挥并实践,具有很典型的榜样意义。作为80后的年轻一代,我觉得在注重增长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培养优秀的品德情操,在解决好自身的生存状态下,也要为社会和谐出力。
史美忠:像吴建平这个家庭的慈孝故事应该很少,这位母亲很不容易啊!10年的艰辛付出,君君如今能正常地生活,根本瞧不出她曾经是个植物人,这真的是生命的奇迹!
东南商报记者 陈爱红 戎美容 通讯员 王晓彬 王友祥 严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