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关注宁波城际中巴 寄希望于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8-16 08:02:24

  关注宁波城际中巴系列报道(3)

  “只有政府牵头,各部门积极参与,疯狂中巴车的现象才能彻底解除。”这是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市公管处、交警、中巴公司等多名相关人员的一致看法。

  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究竟该怎么改?这个问题再一次摆到了大家面前。

  “改造”曾有成功先例

  2008年初,为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我市曾实行城乡客运“准公交化”改造。据悉,那次改造覆盖全市现有的共7条城际中巴线路,分别是奉化2条、余姚2条以及慈溪、宁海、象山各1条,与几百万人口出行密切相关。改造历时两年,截至2009年底全部完成。将原来中巴车“定线路不定班次”的经营模式实现“统一票价、班次、线路、车体颜色、车辆标识”的五个统一。“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经营行为,提升了中巴车的服务质量。”

  “现在回头看,7条线路改造相对比较彻底的是宁波到奉化溪口那条线!”市公管处相关人士称,因为当时涉及到溪口风景区升级为5A级景区,是项“大任务”!首先需要从交通方面加以保障。其次,这条线路营运的40多辆车中,只有1辆是宁波车,改造难度不大,主体整合推进容易。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在2008年9月间,该条线路首先完成彻底改造。

  记者从浙江在线网站找到的一篇2008年消息《到奉化溪口班车将实行准“公交化”》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文中提到:改造后,“现在路上都有了停靠站,可以在站里等车,而且车子也比以前大了。”还有“所有车辆不得沿途随意停靠。”显然,其改造效果也大于“五统一”的初衷,基本实现了公交化运作。

  “改造”钱从何来?

  公管处客运科长何国军说:“据了解,当时其他线路也想参照这个做法,无奈车多经营主体多、产权不明晰、机制不允许……最重要的是缺乏强有力的部门联动。”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城乡居民实现“同城待遇”的必要条件,更是大宁波都市圈区域发展的重要前提。改造势在必行。但是,在近一周的采访中,多部门也向记者提到了两大困惑:一、改造过程中涉及的车辆收购及对从业人员、经营单位的补偿,首期全面“公交化”谁来买单?二、公交姓“公”,向来是“赔本买卖”,以后运营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这笔钱又由谁来出?疯狂中巴车“七宗罪”治理涉及到公安、交通、城管、财政、税务、场站等六个部门,部门如何协调,才能保证线路稳定和安全?

  “关键是要调动当地政府的积极性,由财政出资,协调方方面面,逐步安排好‘私退公进’,否则一体化永远只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上报”一体化建议书

  市公管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去年全国开始进一步推进交通大部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公管处也借此契机,加紧调研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有关意见建议》上传省市相关上级部门。《建议》认为应由当地政府牵头,实施“股份制改造”是目前论证过的最好模式。

  城际中巴所涉及的县市中,慈溪的经济实力最强,而慈溪中巴的问题也最为严重,慈溪如能率先改造无疑将具现实示范意义。日前记者联线慈溪市政府,但尚未有人出面对此作出表态。

  “只有从全局的高度出台强制性指导意见,作为系统性工程加以推进,并列入当地政府年度考核及年度资金预算,一体化的终极目标才有可能实现!”记者留意到“全局高度”、“部门联动”及“系统性工程”是《建议》中的高频词汇。

  宁波日报记者 单玉紫枫

  新闻链接

  外地城乡客运一体化成功做法

  提到一体化,那就无论如何也绕不开江苏。今年初,正是他们的城乡居民“行有所乘”,被交通部命名为城乡一体化的“江苏样本”,并在全国范围加以推广。记者了解到,早在“十一五”期间,江苏有关城市就曾订有“一体化时间表”,统一由政府出面,全面收购、改造线路。

  他们将政府补贴与黑车“漂白”相结合,在推进农村客运通达工程的基础上,超前谋划、积极探索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并最终联网成片,形成了“镇村公交”、“区域公交”、“全域公交”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新格局。多年来,不仅使众多农村居民分享改革的成果,也使城市居民“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农村”的“慢生活”成为可能。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