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奉化
奉化三石村:唐宋诗路中的“剡溪五曲”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8-16 09:29:15

乡村名片

  三石村地处溪口镇西10公里处,距甬金高速溪口西出口3公里,交通便利。全村有428户人家,人口1171人,耕地面积830亩,山林面积8500亩。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7600元。

  历史沿革

  原有陈家、何家和赵家3个自然村,2005年3村合并为三石行政村,主姓为毛。

  村名典故

  三石村后的丹霞山有个丹霞洞,是道家36洞天中的第9洞天。相传有两个道士在这里炼丹,为独占这个洞天福地,两个道士决定用比武来决定胜负,胜方留住,败方离去。年长的老道动出脑筋,各踢丹霞洞后巨岩三脚,谁把这块巨岩踢下就为胜方。老道让小道先踢,结果小道踢了两脚后,巨岩纹丝不动,当小道运足平生之力踢出第三脚后,巨石松动了,但仍没被踢下。轮到老道踢时,他运足力气,一脚就把这块巨岩踢下山去。岩石崩裂后,一部分留在山腰,另有3块巨石滚下山去,滚到山脚正好叠成一个“磊”字,于是,后人就将该村称为三石村。

  记者探访

  天然“氧吧”内惬意健身

  从溪口镇向西进入了四明山区,再往前约5公里就到了三石村。三石村四周是丘陵和山脉,满山满坡的碧绿色。

  村前一条静静流淌的剡江支流,是九曲剡溪中的第五曲。小河边有很多埠头,每一个埠头上总有人在洗洗涮涮,给这个宁静的村子增添着一份温馨的活力。

  小河的另一侧是丘陵山脉,无边无际绿色顺着剡江支流绵延展开,景色秀丽,空气新鲜。据说,三石村的先祖太公从南唐末年,因做奉化尉而从长安迁居到这里,已有千年历史了。

  村里有很多枝繁叶茂的古树群,村里人在树荫下放置了很多运动器材。在这样的“氧吧”中健身,一定是件很惬意的事。

  三石村依山而建,每户独立成院,门户朝南,入门即是一个大院,院内满是花草树木,其中有不少是果树,累累硕果,让人垂涎。屋后有竹林。这里的农家,都是一半务农,一半务工,挺富足,不少家庭拆了旧屋,盖起了新居。

  古老村落的3座祠堂

  三石村由陈家、何家和赵家3个自然村组成,每个自然村都有一个古祠堂。

  陈家祠堂建于清光绪年间,堂名叫“流庆堂”,堂前悬挂的匾额上提有“剡上名宗”4字,为清光绪年间萧湘先生所写。该建筑坐北朝南,四合院式,走进里面,中轴线上的门厅、戏台、正殿,排列有序,厢房分列左右。跨入第一进门厅,前设廊的双步梁上雕刻着新颖别致的人物造型。

  村民们自豪地说,陈家曾经出了3个尚书,分别是北宋年间的户部尚书陈显、南宋嘉定年间的工部尚书陈德刚和明代洪武年间刑部尚书陈瑜。

  何氏宗祠又名“恩本堂”,何为恩本之意?村里的老人说,“恩本”就是说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孝敬父母本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底线。跟陈家祠堂一样,何氏宗祠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戏台、正殿,左右设耳房。略有不同的是,何氏宗祠前进门厅两侧的扇面墙采用的红石基座,并非常见的青石基座。明间门额上高悬一块木匾,上书“何氏宗祠”,上款“光绪三十二仲冬榖旦”,下款“孙培棠书”。

  赵氏宗祠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虽然比陈氏宗祠、何氏宗祠要晚些,但因带有精美戏台,文物价值反而提升。前进门厅前施有照壁,呈扇状展开,气势不凡,耸然列于门旁。基座由卵石并列砌成,素面的青砖堆砌成古老的墙体,正中堆塑的欢快跳跃鲤鱼形象,表意丰富,很有立体感。门两侧的板壁上还刻有楹联3对,为裔孙赵章法、鄞县王一仁等所书。书法遒劲大方,为赵氏宗祠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古村落适合度假

  三石村适合度假,除了秀丽的山水风景,吃、住、行都不错。尤其是新鲜的农家餐,别具一格,有奉化青团、桃林土鸡、烤土豆、剡溪的白米虾、亭下湖的胖头鱼、蜜汁浓郁的水蜜桃,还有竹林里的“活杀笋”(即新鲜的竹笋),特别是当地的毛芋艿头,曾经让不少名人看客来此尝鲜。

  另外,老上海人特别宠爱的“臭冬瓜”、“苋菜管”等,也是这里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菜。村里的老太太都有一手绝技,用传续了数代的卤汁,做出来的家常小菜肴,风味正统却又各具风格。

  记者探访时,看到许多从宁波市区特地赶来的年轻人,他们有的登山挖笋,有的去田园采果,有的在碧水游泳,有的坐竹伐漂流,也有摸蟹垂钓、古道骑马的……清风吹来,树枝随风起舞,婀娜多姿。

  置身于唐宋诗路中“剡溪五曲”的三石村,能触摸到底蕴深厚的剡溪文化。记者 邵隽隽 文/摄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