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渔民在北太平洋钓上鱿鱼的场景。
平时市民在餐桌上吃到的鱿鱼,多数需要好几只才能拼成一盘。那个头跟北太平洋的鱿鱼一比,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了。
这个夏天,东海休渔了,一些象山渔民则远赴北太平洋钓鱿鱼。前天,“宁渔701”号船长童养波通过QQ,从千里之外的北太平洋上向象山老乡陈先生汇报了他们钓鱿鱼的战果。
远洋深处鱿鱼多
“宁渔701”号离开象山已有两个月。每年5月到11月,都是北太平洋钓鱿鱼黄金作业时间,目前则正值生产旺季。
“最近,我们钓到了很多大鱿鱼,普遍0.5米至1米长,重达二三十公斤,鱿鱼须比小孩的胳膊还粗……”童养波在QQ里告诉陈先生。
他还特地拍了一张钓起大鱿鱼的照片传给了陈先生。“看,这鱿鱼大吧。”
童养波说,北太平洋无风三尺浪。这几天,冷空气骤然南下,“我们都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毛衣,还戴上了帽子。”
“这几天洋面风力增到9至10级,浪花直扑在高高的驾驶楼上,船体倾斜超过20度,300吨级的渔船就像粒豆荚一样在浪头波谷间颠簸着。”谈及海上的经历,不由让人觉得既好奇,又胆战心惊。
只用灯光不用饵
“鱿鱼怎么钓的?要用什么饵料?有没有碰到大风浪啊?……”童养波在北太平洋上钓鱿鱼,吊足了陈先生的胃口。通过QQ,陈先生询问了童养波一连串的问题。
童养波说,他们船上有30来个钓位,每个船员都有一个钓位,钓手们各拿着一根与机器相连的钓线,线头上有针伞,放置在水平面以下350多米深。
“钓鱿鱼主要是利用鱿鱼的趋光性,不用饵料的。”
据介绍,鱿鱼看到发光体,就会用触须去抓。钓手们根据各自的手感,就把上钩的鱿鱼往上拽。有时一只钩能一下子钓上两只鱿鱼。正常的话,每艘船每晚可钓四五吨,最好的可钓十多吨。
此外,鱿钓作业的特点是单一。在确定渔场位置后,就可以放手生产,抓住鱿鱼喜欢亮光的特点,夜里抛下海锚,亮灯就可以生产。海锚不是一般船上的铁锚,它能像降落伞一样漂浮在海上。
看似简单有意外
和其他渔业作业相比,鱿钓作业看似简单,但更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体力和智力。
童养波说,有时一个晚上钓下来,产量最多的人和最少的人相比要差两倍还多。
另外,鱿钓是蛮讲究技术的,放钩要定位,估计水位要准确,装钩子要认真,拉线时要快。大家一起钓,技术较好的钓手可能是一条又一条地拉上来,而技术不熟练的不是断线就是缠线,有时鱿鱼快到手了,突然又跑掉了。
有时潮水不好,一不留神自己的钓线就会和别人的钓线缠在一起,自己鱿鱼跑掉不算,把别人的也搞乱了。
船上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他们白天准备好的大堆新吊钩,正要放下去,突然一个浪头打来,就会把全部的钩子缠在一起,不容易再解开。有时放下去的线很多,收上来时却很少——不是被鲨鱼咬断了,就是被船底磨断了。
带足吃喝呆半年
这次,他们去北太平洋上鱿钓,会在海上工作生活半年。米、酒、油、盐、菜等吃的东西,出航时就带足了,可以吃上两三个月。吃完了,船公司还会派冰鲜船带去。
几天前,他们公司两艘装有200吨鱿鱼的运输船,已经在舟山卸货,估计很快就可以运到宁波的水产市场。市民们也就可以品尝到来自北太平洋的鱿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