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老宁波·老地方——天一阁边的中营巷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9-04 08:21:07

林绍灵/绘

  杨仁迩  

  月湖西岸有一条名叫中营巷的小巷,站在月湖的东面,隔着湖西河就能看见巷口挂着“天一社区”的红灯笼。在一百多年前的“宁郡地舆图”上就有中营的地名,围绕中营的是“演武厅”、“中营校场”、“军局”等等冷兵器时代的军事用地。在清朝《鄞县通志》的地图上,有“亷津桥南通中营巷”的记载:“亷津桥,县署西、三板桥西,跨月湖支河,南通中营巷。”在解放后的宁波市地图上,中营巷有三个出入口:东面的偃月街,北面的三板桥,现在叫“天一街11弄”的原为中营巷49号、50号、51号的弄堂直通亷津桥的北出入口。上世纪大跃进时代的填河运动,使三板桥、亷津桥、青石桥在一夜间消失,只留下三板桥街、青石街、中营巷的地名。

  中营巷与天一阁形影相随。中营巷的民居与天一阁相拥,中营巷的树枝和天一阁内的树枝交错缠绕。中营巷有许多巷尾,一旦进入巷尾的一个墙门,走出来会是青石街、天一巷或者天一街。在中营巷有高高的传统马头墙,也有中西合璧涂过水泥的马头墙,那是民国时最时尚的建筑。

  中营巷来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自从明范钦建造了天一阁后,中营巷就成为了文化人朝圣的必经之路。黄宗羲、全祖望、袁枚都是登过天一阁藏书楼的文化名人。中营巷的原住民,称范钦为“范家太公”,他们口口相传着范家太公爱书护书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天一阁能随便进出,常常有孩子在天一池边做作业,在假山群中捉迷藏。

  中营巷虽然古老,但也留存着工业化进程的痕迹,在中营巷18号简陋的宁波市红旗仪表厂房里,生产出了浙江省第一架内径百分量表。在红旗仪表厂的对面,中营巷17号也有过弄堂工厂的经历。大跃进以前,曾经是竹器社,后来一位住在天一巷“访卢”的老人,研制出用本地的土制作砚台的技术,于是竹器社就成了制造砚台的工厂。后来砚台过剩,砚台工厂关闭。若干年以后,有人还在“访卢”见过许多砚台。大约过了数月,那里成为了电容器工厂,直至2010年月湖西区二期大拆迁,中营巷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编辑: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