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对话 | 论坛 | 频道中心 | 汽车 | 房产 电子邮箱 | 加入收藏

慈溪:“村落文化宫”点亮农民精气神

http://www.cnnb.com.cn  网媒下基层   2011年11月29日 17:26 打印

  从“我演你看”到“扎根乡村”  种文化带来长效机制

 

  有了平台,有了钱,如何让文化建设深入人心、不断壮大?慈溪人提出了“种”文化的概念。对,您没看错,像种花种草一样,将文化“种”入人心。

 

  慈溪市坎墩街道一位私营业主施长泉就是这样一颗“文化种子”。他自幼喜欢越剧,擅长多种乐器的演奏。借助基层文化建设的“春风”,在慈溪市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的鼓励和推动下,由施长泉牵头,和不少志同道合的村民以及企业内部的员工一起成立了民乐队。乐队每周都会排练,还走街串巷为村民送上“文化大餐”。

 

  “之前我们一直是送文化下乡,可是‘送’只能是暂时的,“我演你看”,没有持续性,也很难满足农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而‘种’则是将文化种子撒播下去,让它生根发芽,如此才能扎根农村。”周长桥介绍,“种”的形式有很多,培育如施长泉一样的“文化种子”做好“领头羊”就是其中一种。

 

  为此,自2004年起,慈溪市就建立了全市农村文化宫文化员登记管理制度,每年开展6—8期针对农村文艺骨干的业务免费培训班。对应农村活动开展的具体需求,按项目制定菜单式培训方案,进行全市统一培训及指派辅导员下村直接辅导。同时,鼓励各级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参加上级文化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

 

  就这样从“搭架子”起步,慈溪乡村逐渐涌现出一批文艺骨干,他们又带动了身边的村民,从“拉进来”到“争着上”,文化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同时,慈溪市文化部门还不断发掘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培育了一批文化中心户、农民读书社、民间业余剧团、文化俱乐部等,切实把文化“种”到基层。

 

  如今的慈溪,以村落文化宫为依托,组建了一支拥有1292支各类文艺队伍、1258支体育队伍的超过3.7万人的文体骨干人员。且基本形成了“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如三北的民间说唱、长胜市村的舞龙表演、掌起的越剧、坎墩的姚剧、振东的铜管乐、西门外的老年腰鼓队、浒山的小锣书、天元界塘的绍剧沙龙等。

 

  “种”下去,还应该有足够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经得起自然界的“优胜劣汰”。而创新就是村落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立足点。

 

  因此,慈溪市文化部门提出了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抓好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类、信息类和教育类文化产品的创作,培育适合群众口味、反映农村实际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近年来,先后创作推出了一批反映农村实际的精品力作。其中电影《大地起舞》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龙门村轶事》荣获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器乐演奏《越瓷•风》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大奖和创作大奖。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90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
    浙ICP备1104008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677号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中国宁波网(宁波网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87682187 8768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