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要紧紧围绕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经济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强化工业主体地位,实施“4+4+4”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力争形成若干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国家级产业基地。把加快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把宁波打造成为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国际会展之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长三角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
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高水平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港区,整合提升省级以上开发区,增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三大中心”功能,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基地、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和总部基地。
加大拓内需工作力度。把扩大消费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加强城镇商圈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专业市场转型发展,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营销总部和采购中心。
【海洋经济】
发挥港口龙头作用
建设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
完善港口设施和综合运输网络。加快梅山等重点深水码头建设。启动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杭甬高速公路复线,建成宁波铁路枢纽工程、杭甬客运专线、象山港大桥、穿山疏港高速公路,争取规划建设甬金铁路。加快“无水港”建设,启动栎社机场三期扩建。
建设国际贸易物流港。深入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共同打造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推动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打响品牌,使之成为特色商品交易中心。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加快十大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择优发展临港工业,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主体功能岛。高水平推进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发展,加快启动三门湾宁波区域整体开发。
【城市建设】
坚持新型城市化主导
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优化都市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东部新城、南部新城、姚江新城、镇海新城、北仑滨海新城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推进城西地区开发建设。推进卫星城、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
提升中心城市品质。实施“三江六岸”拓展提升工程,基本建成江东滨水核心区、鄞奉路滨江商务区、长丰滨江休闲区、湾头休闲商务区、月湖西区等重点区块,打造滨江休闲带、一小时步行圈、水上游览“三大系统”,彰显江南水城的独特魅力。加快城区“三横三纵”快速路网建设,基本建成北环快速路、环城南路快速路,规划建设世纪大道快速路。建成投用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启动建设第二轮轨道交通项目。持续开展打通“断头路”专项行动,落实公交优先措施,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努力缓解出行难和停车难。
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村级组织为农服务功能。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推进村庄建设“十大行动”。实施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红色旅游等特色资源优势。
【改善民生】
全面改善社会民生
普遍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把增加收入作为增进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础,大力倡导创业富民,加强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建设公共租赁房,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城乡低保户、因病致贫家庭、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的专项救助力度。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和国际合作办学,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新十大医疗卫生设施工程”,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队伍建设。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加快奥体中心等体育设施建设。
【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构建现代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制,推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逐步建成全面覆盖、联通共享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和专家论证咨询制度,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依法按政策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更高水平推进平安建设,着力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危化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高公共安全水平。
【文化发展】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大力建设文化强市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守规则、重礼仪、懂感恩、讲诚信、尽责任、做好事的良好风尚。积极推动县(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流动。深化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的宣传保护,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建设若干个特色文化展示区。加快宁波文化广场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创新文化体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国有文艺院团和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全面实施文化发展“1235”工程,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环境资源】
强化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对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生态湿地和生态隔离带的保护修复,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最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最严格的环保准入门槛、最严格的生态考核问责制度。坚持铁腕治污,完善污染排放动态监管网络,坚决惩处环境违法行为。努力遏制空气质量下降趋势,让老百姓看到更多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区域创新】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着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培育更多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建成比较完善的基础数据库和云计算中心。
培养集聚创新人才。推进各类人才工作载体建设,办好“中国宁波人才科技周”,深化“百校千企”人才合作。开展“人才特区”建设试点,探索吸引高端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特殊机制和政策,培育形成人才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
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再创发展新优势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资源要素供给机制改革,推动要素资源向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和优势企业优先配置,努力建设科学发展“高产田”。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地方金融制度,拓展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推进民间借贷规范有序发展。创新民营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坚持进出口并重,大力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出口结构,发展进口贸易、转口贸易、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多元贸易方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主动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
【民主法治】
深化民主法治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支持政府依法行政,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党。党面对的“四个考验”,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考验;党面临的“四种危险”,是每个共产党员务必时刻警惕的危险。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广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切实解决在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各级干部学习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继续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完善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述学评学考学等制度。
健全科学选人用人机制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大力选拔任用讲政治、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有实绩、群众公认的干部。全面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健全干部德行考评办法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研究制定破格提拔优秀年轻干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办法。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健全决策、执行、评价、监督、激励机制,推进党的工作制度化,形成党内人人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和维护制度的政治习惯。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大力推进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建立健全代表提案、例会、述职评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完善乡镇党代会常任制。
巩固拓展创先争优活动成果
坚持以创先争优统揽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岗位争先、服务争优,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发展党员质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加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和反腐倡廉教育,深化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执行《廉政准则》,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决不放任和纵容任何消极腐败现象。加强以防止利益冲突为重点的制度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控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记者 滕华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