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对话 | 民生快线 | 第一现场 | 城事热线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慈溪代表:新生代创业者应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02月27日 06:57

陈百亨(左)和其他代表交流。记者 王鹏 摄

  宁波的企业圈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大多是年轻的80后,脸上还带着学生气,但因为家族的不菲产业,掏出的名片已冠上总经理、董事长等头衔。在慈溪市代表团刚递交的一份提案中,这些民营企业家子女被称为“新生代”创业者。据去年对慈溪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已由子女接班管理的占12.6%。“新生代”如何创业成为昨天慈溪代表团小组讨论的热议话题。

  “民企一代”的肺腑之言:“他们的压力比我们大!”

  “这些企业家的孩子,其实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充满优越感。”党代表、慈溪嘉利机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百亨说,要给这些孩子正正名。

  陈百亨的另一个身份是慈溪宗汉街道“创二代”协会的顾问,和很多“民企二代”打过交道。他觉得这些年轻人很上进,但压力也很大,内心敏感,在个人生活上谨小慎微。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复杂局势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他们比父辈白手起家时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和责任。“很多人会戴有色眼镜盯着他们。做好了是沾父辈的光,做不好就是败家。”

  “谁愿意辛苦打拼的家业让孩子坐吃山空?”陈百亨认为,其实多数企业家教育子女是很严格的。就像他的两个女儿,读书时零花钱是定死的,初中每月30元,高中50元,他从来没有去学校和老师打过招呼,孩子申请出国读书也都是自己办的。如果说小时候沾了什么光,那就是从小在企业里面玩,耳濡目染学了点经商之道。

  离开了“一代”帮助,许多“二代”创业举步维艰

  “耳濡目染学到的经商之道已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了。”党代表、慈溪市党校党委书记、副校长胡文杰说。为做这份关于建立“新生代”创业政策激励机制的提案,他调研了许多“民企二代”,发现他们中多半是脱离父辈的产业在创业,成功的很多,失败的也不少。

  胡文杰分析,这些“民企二代”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创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但障碍也不少,如果子承父业,不少父辈的企业是传统加工产业,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上,两代人也容易产生冲突;如果不靠父辈另起炉灶,那他们往往和许多初出校门势单力薄的大学生一样,优势微乎其微。

  胡文杰举了个例子,他认识的一个“民企二代”大学生,自己办企业,在审批和银行借贷方面就遇到了重重困难,个别人因为他是“民企二代”,觉得合作的可靠性不高而不予支持,最后还是父亲出面打点,才把企业办起来。

  陈百亨也深有感触,自己的小女儿一开始办企业的时候,资金就是从自己的公司借的,因为从银行贷款太难了。

  建议落实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更有实效的政策

  “他们有更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更广阔的视野,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他们的出现,对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针‘催化剂’。”在场许多代表觉得,推动“新生代”的“民企二代”真正向“创二代”转变,推动企业育新汰劣,实现二次创业,不仅关系民营企业的命运,也关系宁波产业优化升级的质量,更关系宁波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创业政策激励机制如何建立?胡文杰重点谈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创业培训,现在针对企业接班人的培训有不少,但他总觉得太传统,太“大而空”。他建议培训应该更有专业和细化,更有针对性。

  此外,他还建议政府出台一些扶持政策,这些政策不一定只针对“民企二代”,可以面向所有大学生,营造全民创业的氛围。在贷款、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提供优惠,减少审批程序缩短时间等。

  东南商报记者 樊卓婧 通讯员 卢萌卿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