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核心基础不能以“经济增长为基础”,而是要解决老百姓现在或将来面临的迫切问题,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要体现在民生上。宁波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努力成为民生服务好的示范区”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执政理念。宁波奉化籍的国内公共政策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建言——
做好服务 造福百姓
“宁波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要努力成为民生服务好的示范区’目标鼓舞人心,是一次创新之举,希望宁波各级政府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做好服务工作,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昨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示范区目标提出正逢其时
过去五年,我市城乡发展加速融合,城市化率达到68.8%,全市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4.4%,在全省率先进入城乡全面融合发展阶段。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杭州湾跨海大桥、绕城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成投用,城市轨道交通启动建设,城乡供电、供水、供气网络更加完善。
毛寿龙教授指出,近年来宁波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出台的多项举措走在全国前列,使广大老百姓从中受益,“比如修建乡村公路、打通断头路等措施,不仅实现了城乡环境一体化,而且使本地人和外地人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这是民生事业的显著进步。”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至1万美元的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为宁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基本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未来需要更加平衡发展。在此关键时期,宁波市提出建设民生服务好的示范区正逢其时。”毛寿龙评价说。
民生建设方略:
转职能强服务
近年来,毛寿龙教授在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研究颇有造诣,为国内不少地方政府和中央部门提供智力支持。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宁波人,他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
“未来几年,宁波在民生建设方面要积极探索,不能再按传统发展路子走,争取有所作为,走在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毛寿龙表示,宁波要大力培养公共组织,政府逐步退出一些常规性服务,比如,在社区管理、规划方面,政府主要是做辅助性的工作,具体业务还是以社会和个人为主,要通过服务外包交由第三方去做,同时政府进行必要的监督。
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要实现扁平化。“宁波的‘81890’是个响当当的服务品牌,但现在仍是城市的服务平台,下一步要积极转化为社区平台,未来像解决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等问题,都需要社会服务平台来唱主角,希望宁波在这方面领跑全国。”毛寿龙这样建议。
“政府职能转变,需要一个明确的政策框架来实现,并非只是说说而已。”毛寿龙表示,宁波要积极改变财政支出结构,通过财政投入带动民生基础设施、公共文化、农业等投资,在质量和多样化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这是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做的事,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的宁波要率先与国际接轨,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达到欧洲国家水平。”他非常看好宁波未来的民生事业发展。
宁波日报记者俞永均
展望未来五年,我市将全面改善社会民生,普遍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方面,把增加收入作为增进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础,拓宽就业、创业、投资、帮扶、社保等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通过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加快推进各类社会保险的区域统筹和整合衔接,实现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同时,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建设公共租赁房,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体的专项救助力度,让社会关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在发展社会事业方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确保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逐年提高。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加快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支持民办教育和国际合作办学,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此外,我市还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新十大医疗卫生设施工程”,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创新养老服务机制。(整理施超制图周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