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教育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宁波教育装备部门坚持“大装备”理念,坚守“服务教育、保障教育、促进教育”的职能定位,致力于构建立体式现代化教育教学环境,以装备保障发展,以环境引领改革。
以“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
高标准配备营造数字化环境。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累计投入23.9亿,其中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累计达2830元,2011年生均教育装备经费投入达435元。在大投入的推动下,宁波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全市中小学生平均生机比例已经达到4.7∶1,所有学校建有校园网,所有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数码互动实验室、微格教室、分子生物实验室、电子白板等已经成为常规设施,并架设了一条带宽1G、贯通全大市教育系统的信息高速公路,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高标准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基本形成。
科学规划引领教育持续发展。宁波教育装备部门早在2009年就启动制订了地级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该规划对前10年教育信息化装备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且具体地规划了未来5年各项教育装备的配备计划以及建设目标,根据规划,宁波将以高速互联的教育城域网和数字化软硬件环境为基础,努力打造一个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服务全覆盖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人事、财务、档案、招生等应用系统。
以“小学科技校园工程”培养科学素养
先进理念指引装备发展。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学抓起,为了全面推进工程实施,市教育局在全市实施“小学科技校园工程”。为此宁波市共投入经费近4000万元,在全市500余所小学中建设了一批科学探究性实验室和科普长廊或校园科技馆。该实验室不但把光、电、磁场等科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动手场所,因此广受欢迎,被誉为“学校改变一点,学生改变一生”的实事工程。
多方联动提升学科质量。在实现探究性实验室全覆盖的基础上,宁波市更注重以教育装备为辐射源,推动教具研发,提升师资水平,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自2009年启动工程建设以来,宁波市针对小学中科学教师人员不足、学科能力不强的现状,多次组织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室操作技能培训,使设施装备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同时搭建多方联动平台,架设起装备部门、学校与科学探究性实验室研发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定期举办教材、教具研讨会,力促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走向内容学科化、材料丰富化,衔接紧密化。
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践教育均衡
全面谋划制订提升方案。2009年起,宁波市针对部分薄弱地区,制订了以教育装备配备为基础、以设施设备效能发挥为目标的系列化实施方案。方案内容包括计算机配备、网络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配备、多媒体装备以及师资培训等,并对每年的工作进度进行详细规划。为确保工程实施收到实效,宁波市还建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年度工作督导制度、经费引导制度,计划经过3年的工程实施,宁波市的教育装备工作能够实现高水平均衡发展。
市县联动克服短板效应。经过近3年来的实施,截至2011年,市县两级共投入经费5500多万元,在农村、海岛等薄弱地区共新增计算机6000多台,新增多媒体2000多套,所有薄弱地区的中小学校联通了网络。“农远工程”的扎实推进,快速提升了薄弱地区的教育装备层次。有一位校长坦言,因为农远工程,让该校起码提早5年享受了现代化教育装备。
以“教育资源建设工程”加速资源共建共享
在全市教育城域网已经高速互联,现代化装备基本配备的基础上,宁波市以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为途径,充分发挥现代装备技术的优越性,开展远程教育。自2010年起,宁波市每年组织名特优教师拍摄优质教育资源100多节,通过网络公益家教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免费开放,受到了广泛欢迎。2010年春节推出网络公益家教,点击率达到30多万,高峰期有5000人同时点击学习。为了让海岛、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宁波市教育装备部门还把优质教育资源推送到各个县(市)区,让学习者就近点播,确保了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到目前为止,191网校已经拥有近1000节名师、特级教师、教坛新秀的优秀课堂实录;建立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学科的单双册单元辅导课程目录,并且这些辅导课程完全按照宁波新课改标准,和全市学生教材配套,起到了较好的教学辅导作用。(作者:陈建平为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主任)(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