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视点  >  陈章升文集
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连续剧”明日有望继续上演
稿源:  | 2012-06-26 22:02:32
6月26日,考古潜水员跳入小白礁Ⅰ号沉船海域打捞梅园石。
工作人员将打捞出水的梅园石搬运至考古发掘工作平台。
打捞出水的五彩器盖。

  中国宁波网6月26日讯(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徐学敏)今天上午,“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发掘再次吸引全国网民眼球。考古队员们借助起吊设备,发掘出水了船上重量级的“宝贝”——梅园石。央视记者朱广权曾笑称这场直播是一场“古装悬移剧”,也就是将古船上装载的器物悬吊移动出水。

  记者从宁波市文广局获悉,今天,“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发掘共出水文物:青花碗3件、五彩罐盖1件、梅园石4件。其中,梅园石是宁波特产,是该沉船运输的主要货物。清道光年间,“小白礁Ⅰ号”满载着梅园石和青花瓷,从宁波出发或过境宁波后,在宁波象山附近渔山列岛海域触礁沉没。记者在考古直播中看到,从沉船上发掘出水的一块块梅园石切割整齐,上面还附着了许多海中的微生物。这些重量级“宝贝”保障了水下沉船的稳定性,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队队长林国聪在考古直播现场说:“梅园石在历史上乃至现在大都用于建筑材料,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是建筑雕刻,因为它质地相对比较软。”他告诉记者,梅园石是很重要的文物,因为它解决了这艘沉船始发港在哪里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梅园石质地均匀细密,硬度适中,且耐酸碱,是碑材、石雕和建筑施工的上选石材。据史籍记载,早在西晋时,梅园石便以石质优良,适用于建筑和工艺用材著称。自唐代开始,梅园石经常作为寺庙建筑的用材。如今,宁波保国寺中现存的一对唐代石经幢,就是用梅园石制作的,这也是宁波现存最早的梅园石构件实物。

  到了南宋时期,梅园石的开发使用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但广受国人喜爱,还开始出口到国外。如在宁波与日本的贸易往来中,梅园石常常是商品之一。不过,随着大量的开采,在清代,梅园村附近的梅园石已接近枯竭。黄宗羲曾在《四明山志》中说,“东浙碑材。不能得太湖石,次之梅园。质颇近腻。今石孔久闭,佳者不易求矣。”

  “我们可以想象在江南的某个小镇,大家撑着油纸伞,徘徊在铺满梅园石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的情景,非常得浪漫!”考古直播时,央视记者朱广权看着出水的梅园石,不禁联想起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描绘的浪漫情景。

  据宁波水下考古队员王光远透露,大部分梅园石今年会出水,但仍会留一部分,作为回填保护之用。此外,记者今晚从“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发掘现场获悉,央视暂定于明天上午9点继续直播“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发掘盛况。届时,中国宁波网、宁波电视台将进行同步直播。目前,考古队员、直播人员等正在作各项准备工作。

【编辑:陈章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