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台风“海葵”过后,宁波象山港浙江船厂邻近海域海水突然“变色”,土黄色海水变成红褐色。
“发生赤潮现象!”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站发现,赤潮面积已达170平方公里。
两天后,赤潮扩大至整个象山港海域,面积达约390平方公里。水体呈现深褐色。
昨天,象山的大面积赤潮已基本消退,未发生相关损害事故。
海面海水已回复正常
这次赤潮的主要藻类为中肋骨条藻和旋链角毛藻,都属于无毒型藻类。
象山港的奉化渔业推广站副站长董任彭说,中肋骨条藻密度为510万~12600万个/升,旋链角毛藻密度为20万~760万个/升。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治理办法,现在只有期待通过大潮的换水减轻赤潮,根据以往经验,一星期左右,赤潮就会退去。这两天大潮讯,海水交换比较快,赤潮退去也比较快,目前海面海水已回复正常。
赤潮暴发与“海葵”有关
专家分析,此次赤潮暴发主要与“海葵”有关。
董任彭说,近两年,象山港海域养殖面积增加、附近生活和工业用水排放也比过去增加,加上这次“海葵”带来的大量富营养物质,最终导致了这次罕见的大面积赤潮发生。台风过后气温适中、海水流动缓慢,为赤潮暴发提供了温床。
据当地媒体报道,宁波海域赤潮的年发生次数均在十次左右。其中,自然环境优良的象山港近几年来赤潮频频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向两端延伸趋势,作为赤潮频发的重点海水增养殖区,该海域在2003年被列入国家级的赤潮监控海域。
赤潮消退或对渔业危害严重
“不过,如果赤潮海水进入海塘内,死亡的藻类沉积下来,对塘内海洋生物会产生很大影响。”董任彭说。藻类死亡腐败时,消耗氧气,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
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为此,赤潮消退过程是赤潮对渔业危害最严重的阶段。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表示,每天都会通过沿海的监测点,对海鲜尤其是贝类进行抽样检测,通过检测的海鲜才能进入市场。因此,近期市面上销售的本地海鲜都是安全的,广大市民无须忌口。(都市快报 张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