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本网评论:“老何说和”说了些什么?
稿源: 中国宁波网  | 2012-10-24 19:11:50

  作者:李广华

  宁波市宁海县出了个“老何说和”,成为近期网上人们议论的话题。“老何”是指人,“说和”是指事。最初,大佳何镇退下来的何姓村干部,自愿进行民间矛盾调解,受到老百姓欢迎。后来,县里发现这个做法好,在全县进行推广,成了一个品牌。据5个乡镇统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像老何这样的调解室调解民间案件300余件,涉案金额300余万元,没有一起因调解不当而转为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

  当前,农村乡镇(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相伴而来的因土地纠纷、宅基地纠纷、山林承包纠纷、家长里短、邻里矛盾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有些还很激烈。而很多群众对法律知识和司法程序不是很清楚,打起官司来还会产生费用,因此希望通过调解得以解决。而在基层确有一批像老何这样有威望、地缘熟、懂法律、热心肠的老同志,他们出面,很多矛盾会迎刃而解,避免了乡里乡亲的伤和气,节省了时间和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宁海县注意到了这一点,积极扶持这一新出现的事物,发挥“老何”们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目前,全县18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立了“老何说和”专职人民调解室。

  那么“老何”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老何说和”,首先是说出了“公平公正”。“老何”们都是当地有一定威望的人,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矛盾面前能够有的放矢。在调理过程中,通过说事拉理,给群众一个诉求的机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站在公正的角度,不袒护,不偏向,没有个人的私利,群众打心里信服。

  说出了存在于基层,外人又难以触摸到的矛盾点。农村“鸡毛蒜皮”的琐事,一般不为外人所知。农村群众相对文化知识有限,遇到问题时,更加渴望得到政策指导、法律服务,需要有针对性的办法。问题面前,“老何”们一看便知,能对症下药。今年初,溪下王村养殖户王某反映,因承包塘管闸门的人脱岗,导致潮水无法进入而冻死全部白蟹,要求镇政府赔偿。镇农办多次与王某协商,愿做一定补偿,但王某提出过高要求。老何根据调查指出,那天的低潮位就是开闸也进不了水。王某被点中要害,自觉理亏,接受了镇里的赔偿。

  说出了群众想听的话语。他们与矛盾双方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面孔熟悉,说话不生分,不板着面孔,不居高临下,没官腔,没套话,群众好接受,几句家长里短就促成了问题的解决,用不着非要对簿公堂,出气消怒。有时,他们也可以用一用长者的身份,说些心里话,批评几句、教育几句,群众能接受,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说出人们渴望和谐的心愿。在农村,发生各类纠纷,在所难免,同时,谁都不愿意惹事,都想过安生的日子。老何的调节既有法律上的知识运用,更有构建和谐社会的道理,他们了解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知晓困难在哪里,出路在哪里。调节者和矛盾当事双方的愿望是一致的,老百姓听着信服。所以,解决几百起,没有一起反复的。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