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与责任文保员代表杨古城(右)签约。
浙江在线12月13日讯上世纪90年代起,宁波在全国率先提出业余文保员制度。
昨天,海曙区180名业余文保员中的61人“转正”,成了海曙区首批责任文保员。
在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古城缩影尽在海曙。屈指一数,这里有5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2处省级文保单位、5处市级文保单位、31处区级文保单位、86处市级文保点,宁波八条历史文化街区,这里占了七条。
小到一砖一瓦,大到楼底城墙,文保的一点点动静,都能引来一些人为之奔走呼喊。他们就是文保员,以前是业余的,而现在,海曙所有文保单位和文保点,都分解给责任文保员管理,最多的管五个,一般管两个。
每个责任文保员
管数个文保单位
“从业余文保员,到责任文保员,是文物保护方式的转变。可以说,海曙区走在宁波乃至浙江的前列。”海曙区文广局局长陈建东说,海曙推出责任文保员,对文保单位进行网格化管理,符合文物保护的趋势。
“之前宁波处理的几个文物大案,最早都是业余文保员发现。”在他看来,这些文保员对于文物部门来说,就像那首歌名,“你是我的眼”。但是业余文保员,责任不明确,出了事,业余文保员可管可不管。
但现在,位于海曙区的所有文保单位和文保点,包括天一阁、天峰塔之类的重点文保单位,都分解给责任文保员,最多的管五个,一般管两个。
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责任文保员呢?杨古城说,热爱文物保护事业,年龄在18至75岁之间,熟悉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文物公益,具备一定的文物保护实际能力,符合条件的市民,都可以向海曙区文保所、海曙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者协会申请。
发现古建筑被拆或受损
责任文保员要及时制止
75岁的杨古城,曾获“薪火相传——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昨天在现场他签了责任书。从昨天开始,他多了一项任务,就是负责林宅和翁文灏故居两处文保单位。这两处,离他家,仅一两公里。
当年,杨古城是业余文保员时,发现宁海前童的古建筑群雕刻技艺精湛,题材丰富,在省内同类建筑中均属罕见。但这个古建筑上写着大大的“拆”字。他向当地政府汇报,与新闻媒体联系,呼吁保护古建筑群。经他和其他文保志愿者的多方奔走,文物得以保存。
而今天,杨古城成了责任文保员,负责林宅和翁文灏故居。目前林宅租给了一家文化单位,而翁文灏故居据说还有市民居住。
他说,他会关注翁文灏故居多些,因为市民住在里面,对于文保建筑可能会有影响。他会时不时去看看房梁之类的。
以前他做业余文保员时,这两个文保单位,是不会定时去的,现在的话,这两点每个月至少都要巡查一次,并作记录。如果建筑受到破坏,他会先告诉执法大队,然后协助文物、公安等部门做好查处工作。
领了证,老爷子倍感自豪。“责任文保员,责任比过去明确了,出了事,我必须要管。”杨古城说,根据责任文保员责任书,他的任期为3年。
据悉,在行使职权时,文保员必须出示《浙江省业余文物保护员证》,接受当地部门的监督。如果自己的属地,发现疑似文物出土、不及时报告的,或者私自藏匿的,发现盗窃没有及时报告的等情况,会取消责任文物保护员资格,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