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四塘南村长福农场农场主罗长福和妻子。这片昔日盐碱地如今是他们的致富田
[编者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有人说,这是一场有关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还有人说,这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小小的家庭农场,肩负着多重探索,会对未来的农民、农业和农村带来怎样的改变?记者近日赴宁波调查,试图解开其中的答案。
浙江日报慈溪2月24日电从宁波市区出发到慈溪,公路两旁农田连片,一眼望不到边。蒙蒙细雨中,“桥头涌森农场”、“成达农场”、“横线农场”等巨幅广告牌引人注目,大片的绿色蔬菜处于生长旺季,蕴含无限生机。
这些农场由专业大户经营,并在工商注册,如今被称为“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们正备受人们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浙江在内,上海、湖北、吉林、安徽等地已出现了6670多个家庭农场。
蓬勃发展的数据背后,是一家家农户走向专业化种养、经营的探索。家庭农场虽是一个新名词,但农户对此并不陌生。家庭农场,到底什么样?
专业大户升级版
走进慈溪掌起镇绿叶农场办公区,农场管理员的孩子们正在院子里吃饭,她们的身后堆放着各种农机用具,寒假还没结束,她们好奇地跟着父母来到农场。
农场场长叶善根原本做五金生意,因为行情不稳定,转而投身农业。他是慈溪第一批农场主,在2003年慈溪市出台政策培育扶持家庭农场时,他意识到规模化、产业化带来的可观效应,于是通过土地流转,承包面积从原来的130亩发展到如今的1300亩。
“专业大户以前只生产,不销售,现在还要想方设法销售产品,我们就算自主升级了。像我,就成了CEO!”叶善根说。去年,他种植的绿色蔬菜产值达400多万元,还带动了不少周围农户。
目前,慈溪已有各类家庭农场(包括林业和渔业)500多家,经过近10年发展,绿叶农场也走向成熟。比如,农场管理层都是叶善根的家人,各自分工明确;雇佣的都是夫妻,固定人数已有36人;农场有专门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蔬菜基地田间管理制度、栽培管理制度、农药肥料购买制度等,力求标准化。
叶善根的办公室里,挂着农场平面图,23个地块划分得整整齐齐,不同种蔬菜都以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标注,乍一看,还以为是“QQ农场”。不过,现实版的农场让叶善根费尽心思,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都是急迫而又长远的问题。
“起起落落也很正常,有了刺激才会自发地去找解决方法。不然,埋头种田,永远走向不了市场。”叶善根说。
普通农户不掉队
如果说叶善根一家的农场已处于较成熟的发展阶段,那么胡万庆一家经营的七彩果蔬农场还在探索的路上。在坎墩街道沈五村,农场没有专门的办公场地,没有固定的管理员,只有一间田埂上的杂物房,仅靠63岁的他和老伴以及女婿在田间地头忙碌。
这是绝大多数家庭农场目前的形式。家庭农场的准入门槛并不高,以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专业从事农业生产,并为社会提供农产品的农业家庭,都可以称为家庭农场。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将最低承包亩数定在20至200亩之间。
2011年,胡万庆和儿子一拍即合,承包了50亩地,并于同年作了工商注册。两年来,一家人共投入80万元,获得补贴近30万元,用来种草莓、葡萄等水果,两年总产值有80万元。在工厂上班的儿子,虽然从未下田干活,但做营销头头是道,水果从没滞销,于是,他们一家商量今年再承包200亩地,并雇人手,保证一年四季都有产出。
提高每亩田的生产率,这是胡万庆一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农户经营三五亩地,对于使用新技术、新工具、新品种的积极性并不高,但承包上百亩土地之后,提高生产率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胡万庆说,自承包土地来,打交道最多的要算当地的农技员王旭强,除了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定期培训外,他还经常把王旭强请到田头解答问题。
“儿子说还想发展农庄,把养殖业也搞起来。”在胡万庆眼里,儿子对农业的热情让他惊喜和欣慰。
破局农村“空心化”
在四塘南村,当大多数中青年劳动力纷纷回到工厂上班或外出做生意时,40岁的罗长福和妻子正享受着他们的假期。他们占地40余亩的长福果蔬农场,主要种植巨峰葡萄,眼下正是农闲。
在夫妻俩看来,种田已从无利可图变成大有“钱”途。2007年,他们以个体经营户的名义工商登记,并注册商标“长福”,年利润随着承包亩数的增多而攀升,去年每亩净利润达1万元,尝到了规模化发展的甜头。
“386199”是目前中国农村空心化的现状,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在农村;“谁来种地?”这是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一旦农村的老人们放下锄头,年轻一代并不能接班。
不过,罗长福告诉我们,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让他们安心务农,一来是因为收入不错,二来还能照顾家中老人小孩,农场忙不过来时,亲戚们也会帮一把。“这几天有些在外上班的村民说起,要像我们一样承包土地,回家种田,这也是一份体面的工作。”罗长福说。
职业农民,这是家庭农场自然衍生的职业,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宁波市曾在2010年对家庭农场作过统计,在工商部门做企业注册的家庭农场有385家,而实际数字远远不止。活跃在家庭农场里的劳动者,都是潜在的职业农民,将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
[延伸阅读] 国外家庭农场
美国美国家庭农场的优势地位非常明显。20世纪末,美国家庭农场也像公司农场、农工商企业一样,适应大规模的经营要求,拥有81%的耕地面积、83%的谷物收获量、77%的农场销售额。
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1至2种农产品,建立和发展生产经营专业化。有的专门种植大田作物,有的专门种植蔬菜或水果,有的专门饲养牲畜或家禽。随着农业服务业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大大促进了农场生产经营专业化发展,其中分解出来的一些内容由专门的农业服务机构承担,家庭农场主要集中于土地的产出或养殖业的直接经营管理。
法国法国中小农场占很大比重,专业化程度很高,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可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等,专业农场大部分经营一种产品,突出各自产品特点。同时,过去由一个农场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营销等,现都由农场以外的企业来承担,使农场由原来的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
日本随着工业化发展,农业人口不断减少,政府把农地改革的重点由所有制转向使用制度,在农地小规模家庭占有的基础上发展协作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政府鼓励农田租赁和作业委托等形式的协作生产,以避开土地集中的困难和分散的土地占有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障碍。如以土地租佃为中心,促进土地经营权流动,促进农地的集中连片经营和共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农协为主,帮助核心农户和生产合作组织妥善经营农户出租和委托作业的耕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