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一边是运动会上屡创佳绩 一边是看台上学生晕倒
稿源: 杭州网-杭州日报  | 2013-05-06 11:18:00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05月06日讯又是一季春暖花开,每年此时,正是城中各个中小学校举办运动会的时节。不过就在同一个运动场上,却有两种看似矛盾的情况存在。一边是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发挥出色,成绩显著;另一边是作为看客的普通学生们,体质却弱得连一二十分钟的时间都站不住。

到底哪一面才真实反映了现在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孩子弱不禁风”这一难题,究竟又该如何解决呢?

屡破纪录=体质提升?

杭州市区高中学生运动会在4月中旬刚刚结束。记者从杭州教育城域网上看到,在两天的比赛中,有12人次分别打破了7个项目的杭州市高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最高纪录,其中还有学生的比赛成绩达到了国家健将级运动员标准,这是近十年来第一个达到国家健将级运动员标准的高中学生运动员。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这是不是意味着现在学生体质状况已经有所好转?”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专门向杭州市教育局负责体育工作的高中教育处边宏副处长进行了了解。

边宏表示,高中学生运动会的相关比赛项目一般是竞技比赛项目,运动会的成绩是目前杭州市区高中学生的体育最高成绩,说明了市区高中学生的比赛成绩有了进步,“但是参赛的数百名运动员的成绩恐怕不能代表市区所有高中学生体育水平。”

那么,市区高中学生体质的整体究竟如何?边宏提供了另一项覆盖面更加广的监测数据,那就是“浙江省高校大学生一年级新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他告诉记者,这一项数据每年都会更新,可以算是对浙江省中小学生完成了12年基础教育后体质状况的一个总体反映。

从去年年底公布的最新一期监测数据公告看: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的优秀率,比前一年提高了0.09个百分点。

不过仔细解读这一数据,依然可以看出不少端倪。比如在监测数据中,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很严重。结合其他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小学毕业年级学生的近视率超过半数,而且每年都有增加趋势。边宏告诉记者:“据2011年省内某医学院对杭州部分城区学校8.6万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视力普查,个别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近视率已经达到30%。”

不只视力这一项而已,监测数据显示,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低于正常要求,耐力、速度、柔韧性及力量等项目,数据也都全面下降。

提起体质,老师们都在摇头

基层教育者对这个问题更深有体会。记者采访了几位中小学的体育老师,一说起学生的体质问题,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摇头。许多人都谈到了前段时间在本地媒体上引起关注的“小学运动会入场式,1个小时内有近20个孩子几乎晕倒。”

有一位初中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体质真是成问题。我们学校的孩子锻炼时间还算多的,即使是这样,别说是运动会,就是平时的升旗仪式,不出十几、二十分钟,也会有学生昏倒,还不止一个。”

其实道理大家都很明白,孩子的体能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较长时间坚持体育锻炼。

这方面学校责无旁贷,但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只不过是他们全部时间的1/4,家长应该多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闲暇和节假日多多参与体育活动。但无论是学业压力较小的小学,还是有相对课业繁重的中学,这一点要实现都很困难。

杭州市天长小学负责体育课程的陈老师提出了一个孩子“隔代管教”的困境。小学阶段,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辈在带,由于年纪大了体能有限,加上安全问题的考虑。很多爷爷奶奶放学接了孩子,就直接带回家,很少会陪孩子在外面多活动活动。

“父母这一辈带孩子活动的意识会多,但是他们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经常陪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她还半开玩笑地现身说法,说自己家的长辈听到“多带孩子出去玩玩”的建议时,马上就说:“哎呦,那么累,要求那么多,你们带回家自己带吧。”

而到了中学阶段,家长对于孩子的课业更为关注,孩子有了闲暇空余的时间,他们宁可带着孩子跑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也不愿陪着孩子去跑步、骑车或者爬山等活动。

建兰中学前段时间进行了特长生专业测试,大约有700名学生参加。负责特长生测试的袁小航老师说:“来测试的学生,艺术生占一半,其中仅钢琴十级的,就有100多人,体育特长生相比就少很多。我们的篮球队,已经是7连冠了,所以很想补充一点篮球特长生,但是这次只有大概20人测试,足球则不到10人。”可见家长对孩子特长培养的厚此薄彼。

另外,家长对体育锻炼有较大的应试倾向。“什么时候家长会督促孩子努力锻炼呢,就是初三的时候,为了拿到体育中考的30分。”边宏告诉记者,他曾在体育中考测试现场看到,学生身体状况很不好,但家长仍然要求孩子参加体育考试:“我们都劝家长不要让孩子考了,或者请假,下次补考时间再参加考,但家长一定要孩子坚持,说下次考又要耽误孩子复习了”。

要像重视高考那样锻炼

“孩子弱不禁风。”这让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似乎很难找到解决之道。

许多人总喜欢拿国外孩子的情况做比较,但是国外的那套模式,借鉴起来十分困难。陈嵘是浙江工业大学体育军训部教授,也是每年参与撰写高校一年级新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调查报告的成员,她认为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比如所谓“快乐体育”的概念,其实很难推广:“惰性、逃避劳累和痛苦是人类的天性,中小学生体质的不断下滑,快乐体育早已无所适从,只能推行强制体育锻炼。”

袁小航也深有体会,比如社团这种形式在国外能够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在国内能够起到的作用就很有限,“我们学校有三十几个社团在开展活动,但是在中考压力等大环境下,这些社团的活动时间其实无法满足学生在这些项目上的锻炼需求。”他告诉记者,到了初三,许多学生都会主动放弃社团活动,这样社团也就完全起不到作用。

其实,只要重视这个问题,出台相关的措施,效果很快就能体现出来。上文提到的浙江省高校大学生一年级新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若按生源所在地区进行排名,杭州在全省十一市中,已连续四年排名第一了。

边宏分析:“这与杭州市各中小学校认真贯彻2007年中央7号文件要求,坚持开展冬季长跑、阳光体育、‘大课间’和体育锻炼(活动)课等体育锻炼,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有很大关系。”

陈老师也说:“前两天我们天长小学也开了运动会,那么大的太阳晒着,都没有出现学生晕倒的情况。”这和学校平时的重视有关,“中午规定都不能呆在教室里,要去找各种项目活动。每年春游秋游,无论高低年级,全部要求步行,从各种细节处抓起。”

陈嵘作为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的专家,专门走访了在调查中处于落后的一些学校,实地考察了这些学校在学生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也是要引起重视,“如果能够像重视高考那样,何愁学生的体质水平不提高。”

【编辑: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