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实现“城”与“镇”的嬗变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3-08-17 09:44:24

编者按:8月15日的《人民政协报》,刊发了介绍宁波市政协建言新型城镇化大格局建设的文章,本报予以转载。

走进浙江宁波的慈溪市,一眼望去东中西片正“隆”起3个各具特色的美丽小城———周巷新城、观海卫新城和龙山新城。前不久,慈溪市出台“三城”的新三年行动方案,计划投入250亿元,加快卫星城建设,从全局视野谋划由镇向城的跨越发展之路。这是宁波加快城镇化建设,构建大都市格局的一个缩影。

卫星城在宁波五层市域城镇体系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宁波大都市圈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小城镇发展的“桥头堡”。自卫星城建设目标确定以来,与市委、市政府同频共振的宁波市政协紧扣工作重点,开展了系列履职活动,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建言献策。

宁波市政协启动了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课题。针对如火如荼的卫星城建设,课题组提出:要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园区农业;适时适度调整行政区划,增大卫星城发展空间、吸引力;通过一定时间发展扩大卫星城数量,在现有的试点基础上,把发展较好的十几个中心镇和重点镇升格为卫星城等。

卫星城的功能定位是否科学?作为新事物,全面配套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否融合?要素保障怎么样?九三学社宁波市委在深入卫星城试点镇了解情况后提出,要充分运用卫星城建设的各种政策优势,把卫星城建设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小城市,对卫星城的建设要站在全市角度进行统筹协调,同质规划、建设、管理,根据不同的区位条件和特色优势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选择一两个体制问题进行大胆创新,在条件较好的试点镇开展综合配套改革,寻找解决矛盾的突破点,积累宝贵经验。九三学社宁波市委扎实、厚重的建言在市政协常委会议上引发了委员们的共鸣。

如何破解推进卫星城试点中的制约因素,让城镇化渐入佳境?民革宁波市委了解到卫星城推进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规划与实际脱节、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等问题。他们建议:统筹试点镇规划,实施“阳光规划”,让居民和村民从规划编制到规划执行全程参与,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村镇规划管理队伍。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率先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农村住房集中改建,率先探索促进本地农民转换为市民和产业工人的各项社会基本保障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商贸产业和特色“三产”,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二、三产业分离,构建内外对接的营销网络。通过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农村住房集中改建,试点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机制,鼓励通过退村进城、进园、腾笼换业等途径,全面提高小城镇建设用地产出率。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促进事权、财权、人权与执行法、支配权、管理权相一致。民革宁波市委向市政协递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卫星城市》的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有力推进了卫星城建设。

长期研究关注宁波城镇化发展的张华委员认为:“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包容发展、人本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亮点,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于“新型”,不仅要求带动性强、承载力高、持续性好、文明宜居外,还需保存文化风貌的特色。

在采访中,与张华委员有同感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成岳冲,他在谈及城镇化建设时坦言,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一个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应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法则。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明确哪些有必要做、哪些坚决不能做,做到规范在先、实施于后,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容展开。

(原载8月15日《人民政协报》,作者李宏、鲍蔓华。)

【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