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58年后 再忆英雄船
稿源: 钱江晚报  | 2013-11-12 07:53:05

58年前(1955年)的4月17日凌晨,一艘由上海驶往宁波的“民主三号”豪华客轮在舟山金塘岛西北海域触礁,船上1308名乘客危在旦夕。

好在,在陆海军各部的奋力抢救下,船上所有乘客全部脱险,创造了世界海难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这一奇迹中——一艘英雄船不该被忘记,这艘船上的官兵救回了其中的800多名乘客。

昨天下午,当年参与救援的船员,已经85岁的于香水老人和89岁的李世田老人被邀来到江北白沙街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群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们讲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

豪华巨轮遇险:凌晨雨雾中撞上礁石

这艘英雄船有个很应景的名字:“英雄37号”。

那一年,于香水还只有27岁,他是山东人,身份是“英雄37号”上的轮机练习生。

“‘英雄37号’是一艘扫雷艇,购自英国,参与过二战,购入后才转改为拖轮,当时属于22军后勤部宁波供应站,这艘船属于蒸汽式船只,要先烧锅炉,一般要烧一两个小时才能离港。”于香水回忆。

1955年4月17日清晨大概5点不到,驻扎在江北区附近海域的于香水和同伴们接到了指令,在舟山附近海域有船只遇险,船上乘客超过1000人,情况非常紧急。

于香水记得很清楚,当时很多人都过来帮忙,拼命往锅炉里放煤,平时要用个把小时才能将船发动,那时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启动了。并且在当时船上没有雷达的情况下,花了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准确地找到了“民主三号”所在位置。

“我们赶到时,‘民主三号’船身已经倾斜40度左右,有五分之四船体都沉在海水下,只有不超过1米的甲板露在水面上。甲板处黑压压缩着一群人,他们的身体一半也都在水下了。”李世田当时是“英雄37号”的业务主任兼事务长,他后来才知道,这艘航行于上海与宁波之间,在当时被誉为豪华巨轮的船只在航行中触及大平山礁进水进而沉没于宁波口外。

“英雄37号”立功:救了800多名乘客

于香水记得,遇难船只虽然找到了,但要靠近救人并不容易——如果靠得太近,“民主三号”轮的甲板会因为两船间的作用力全部倾覆。

“英雄37号”的船长黄子兰和教导员何世君研究后决定,为了千余人的生命安危,宁愿承担风险也要靠上去。

当两船相距只有30余米时,水手长邢毓华迅速甩上首缆,套在“民主三号”轮的船杆上,平移地靠了上去,然后战士们迅速架上甲板。

当时海面上的风有六七级,海浪也不小,气温很低,一架上甲板,船员们就招呼着“民主三号”轮上的乘客赶紧通过甲板转移到“英雄37号”上。

不过,还是有一些胆小的乘客怕跌进海里,不敢过甲板。

李世田说,“为抢时间,我们基本上是用背的,或者干脆将胆小的乘客用担架抬出来。”

当800多名乘客都上了“英雄37号”后,船舱内几乎是人贴人。李世田、于香水和他们的伙伴们将热水、热粥和军大衣等都塞给了乘客们,让他们取暖,而当“英雄37号”抵达江北区轮船码头时,李世田用了“人山人海”来形容,都是赶来接自己船上家人的。

参与救援者:这艘英雄船不该被忘记

1308名乘客中,“英雄37号”救了其中的800多名,还有500多人去了哪里呢?李世田老人笑着揭示了谜底,被其他过路船只先救走了,这其中大都是孩子、老人和妇女。

原来,“民主三号”轮离开上海时共有乘客1308人,其中有在上海开会、参观后返回宁波的解放军官兵300余人,另有上海人200多名,其余都是宁波人。

当“民主三号”轮触礁后,解放军有近20艘不同类型的舰艇收到消息到现场营救,或者是经过附近,都一起参加了抢救工作,而船上原本的300多名解放军官兵也都参与帮忙维持秩序。

李世田说,他后来听船上被救乘客说,前面赶来救援的船只主要是规模太小,一次性能救的人不多,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先让孩子、妇女和老人上船,大家都自觉同意了,先是40多名孩子和妇女,后来是老人,“生存机会,都先让给了孩子、老人和妇女。”

时隔58年,当年“英雄37号”上的40多名参与救援的英雄,有不少都已经离开人世了。

今年已经89岁的李世田老人和85岁的于香水老人也都进入了自己的晚年幸福平静生活。

二老的子女都很孝顺,身体也很健康,兴致来了还会骑自行车到附近的公园锻炼,去菜场买菜。

至于那艘英雄船,白沙街道后来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挂在了船上。不少群众、孩子已经上船参观学习,对此,二老感叹:这艘英雄船的故事,不该被忘记!

【编辑: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