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楼烧冬 本报记者 尤畅
“交通道路伤害是我国0到14岁儿童首位死亡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18万以上的15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数十万的儿童致残。”
当这组数据出现在投影仪上时,台下就坐的人们一片哗然,道路交通伤害已成儿童伤害死亡主要原因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能在国内探索出一条能行之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致学童人身伤亡的路子,昨天,宁波交警和教育部门与国际机构——全球道路交通安全合作伙伴(GRSP)联合在江北区惠贞书院小学部启动了“平安上学路”国际项目。
道路交通伤害
成儿童受伤主因
在宁波市疾控中心所作的死因监测报告中,在2012年的宁波籍儿童中, 1到14岁儿童受伤害死亡占死亡的49.30%。而在死亡病例中,21.43%是因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在所有死亡类别中的第二位,发生角色以行人居多。
宁波市疾控中心的陈洁平说,根据宁波市门急诊伤害监测系统的报告,道路交通伤害是门急诊伤害的首要原因,占到了就诊量的41.8%。
“儿童是弱势道路交通使用者,步行是其主要出行方式,所以更需要我们格外关爱和保护。”陈洁平说。
昨天,记者查阅了宁波公安交警部门的交通事故案卷后发现,儿童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车祸在交通事故中占大多数。
案卷显示,儿童期交通事故的责任方多半是受害儿童,例如低龄孩子穿越马路时没有成年人带领,不走便道或人行横道,骑自行车技术不熟练或逆行,在公路旁玩耍,红灯亮时横过马路,骑自行车带人,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等等。
位列第二的原因是交通标志不醒目。一些地方交通灯长期坏损无人修理或难以辨认;人行横道标志不清;人多拥挤的路段没有设置标牌等。
还有一个原因是就是司机违章驾车。司机酒后开车、疲劳驾驶、不系安全带、超速行驶、闯红灯,都是造成儿童伤害的交通事故不可忽视的一面。
昨天,资深交通安全工作者、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郝满良警官也来到了宁波,在他看来,涉及儿童的交通事故多发,与儿童的交通特性与成人的区别有关。
“低年级的学生,视觉神经还没发育完全,他们的视野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左右,看不到眼角边以外的东西,并且会错误地认为快速行驶的汽车能像运动员一样迅速地停下来,对道路上潜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郝满良说。
放学后是最危险的时段,因为在学校呆了一天,儿童的运动欲望急切地想释放,只会本能的把思想集中在自己的乐趣当中,不理会危险,从而忘却了交通的存在。
“平安上学路”项目昨启动
帮孩子平安出行
为了能在国内探索出一条能行之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致学童人身伤亡的路子,昨天,宁波交警和教育部门与国际机构——全球道路交通安全合作伙伴(GRSP)联合在江北区惠贞书院小学部启动了“平安上学路”国际项目。
平安上学路项目将通过分析宁波校园周边的交通环境,找到问题,并制定一个可以解决的方案,让儿童们养成文明安全出行的习惯。
“这个项目的设计目标是找出一个有效的,可以快速执行并且有延续性,可复制性的方案。 ” 全球道路交通安全合作伙伴学童安全项目总监Michael先生说,项目在宁波落地后,接下来将复制到摩洛哥和尼日利亚。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更需要诸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副局长祁华明说。
平安上学路项目选定了包括惠贞书院小学部的六所中小学作为试点学校,相信在通过导入国际先进理念,并结合宁波实际情况,可以摸索出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新思路。
平安上学路项目将通过分析宁波校园周边的交通环境,找到问题,并制定一个可以解决的方案,让儿童们养成文明安全出行的习惯。
全球道路安全合作伙伴(GRSP)是一个由世界银行发起,目前由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联合会支持的专门从事道路安全的非盈利性多变合作国际机构。它的宗旨是减少发展中国家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