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拖水哥”的背后是余姚看守所千人大转移
稿源: 钱江晚报  | 2014-01-27 07:50:40

两小时内

千名在押人员安全转移

余姚看守所有4个监区、80个监室、一千余名在押人员。其中3个监区、60个监室以及大部分在押人员,都在一楼。如果一楼被淹,后果不堪设想。

灾害面前,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在押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将一楼的在押人员转移到二楼监室。在押人员中有120名妇女,她们在洪水面前更容易慌张,赵宁桥决定让她们先转移。

“能拿的就拿被子,别的先不管,性命要紧。”转移过程中,部分在押人员大小物件都要带,民警只好一遍遍劝。

两小时内,在一楼被淹前,余姚市看守所联合驻所武警官兵,在同院子的刑侦大队全体民警,以及余姚市公安局前来支援的100名警力共同协助下,将近千名在押人员转移到二楼的16个监室。

当最后一个在押人员转移完毕,水已经齐腰深。庆幸的是,犹豫转移及时有序,整个过程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吃的喝的

先给在押人员

刚转移完毕,大家来不及松口气,一道新的难题摆了在了民警面前:一楼食堂被淹,1000多人被关押在16个监室中,如何保证在押人员日常生活问题?

而当时,余姚70%以上城区被洪水淹没,绝大部分商店已经关门,哪里去找食物?

下午2点,余姚市公安局调用冲锋舟、皮划艇送来干粮和饮用水,保障在押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看守所先又从受灾较轻的泗门镇专门运来了2000多份快餐。

在特殊时期,更要拉紧安全监管这根弦。为防止在押人员乘机脱逃,通往监所的道路只开了一扇小门,只容一人通行。这窄窄的小门,成了全体在押人员的生命通道。

整个地面被洪水所淹,水位上升到腰部,再加上水里还有前期投放的沙包,道路十分难行。不少民警在运送食物途中数次摔倒。

看守所三中队副中队长龚伟江,每天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与全体民警一起,做着机械的搬运工作。不到100米的距离,拿着重物,一趟要走近半个小时。他不记得在齐腰深的水中来回搬了多少趟,累了就从水里上来歇一会儿,有力气了就再到水里去。

龚伟江说,每位民警的衣服都总是湿的,可大家甚至连一口饭都吃不上。因为,有水,得先给在押人员喝,有饭,也得先给在押人员吃。这不仅是为了保障监所的安全,更是维护在押人员的人权。

每隔两小时

民警抬水给在押人员冲厕所

全体民警,不论男女,也不论年轻的还是体弱的,都加入到了运送食物的队伍。

卢金芳、刘园等几位女民警,个子小,在男民警那齐腰深的大水,到她们这就漫过了胸口。但她们像所有男民警一样,在大水中一趟趟来回,多少次被水流激倒、被沙包绊倒,多少次重新站起。

为了快点将食物送到在押人员手中,民警站在一楼空调机上,将快餐放到篮子里递上去,常常热汤汁洒下来,淋了一身。

看守所地势低洼,水进来了出不去,下面还有化粪池和下水道,水中漂浮着不少污秽之物。所有民警,没有一句怨言,一直在水中坚守着。

除了保障在押人员的吃喝,监室卫生也是“重头戏”。由于监所停电停水,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每隔两小时,民警都要给二楼每个监室抬两桶水,用来冲马桶。

别小看这两桶水,如果没有或不及时,监室就会成为臭气熏天的“噩梦”,也会影响稳定。

一天下来,年轻力壮的男民警们,都累得直不起腰。

【编辑: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