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宁海法院对一起“红牛”制假案进行庭审时,首次通过微博,直播了庭审全过程。
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宁波宁海法院共发布18条微博,4张庭审现场照片。
用安赛蜜、山梨酸、阿斯巴甜、香精等添加剂勾兑自来水,再装入翻新改装的废旧“红牛”饮料易拉罐,制成外观、商标、产地等与真红牛饮料近乎一样的仿制品。这就是杨某与林某的“生财之道”。
去年4月,32岁的湖北人杨某与林某决定一起做“饮料”生意。
他们在宁海租赁厂房,买了机器设备,在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及注册商标所有人授权的情况下,生产起假“红牛”饮料。
起初,由于假配方的口味与正宗红牛的味道相去甚远,假“红牛”的销路并不理想,还常常被退货。结果杨某“奋发图强”,在网上找到从事“高仿饮料”生意的广州人周某,向周某购买红牛空罐、盖子、包装箱等材料。
去年6月,周某来到宁海,帮助杨某用移印机修改所有罐子上的生产日期并负责销售,还向他们提供了新的配方。
在使用新配方之后,他们调制出来的“红牛”口感和颜色都接近真红牛饮料。
去年10月,当地工商部门查获了杨某等人的制假窝点,并当场扣押已经生产的假冒“红牛”饮料近二万罐及空罐、包装盒等制假材料。
今年3月,周某、林某、杨某被提起公诉。
昨天,法庭没有当庭判决。
通讯员 宁法 记者 邵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