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窝点排放废液,超国家标准6000倍
执法人员发现,这次的涉案人员大多来自外地,大部分都是加工的工人。
去年年底,工业园区废弃后,他们就瞄上了这里,隐蔽又安全。而最新的一个窝点,才开了两三天,是原先一个窝点的工人,准备单干刚刚新建的。
“非法电镀违法成本低,但获利比较高。”据这名工人交代,即使是负责去油、去锈的工资,也开到了130元一天,但每个月的获利,都在万元以上。
执法人员介绍,之所以利润高,主要是这些小作坊将最重要的电镀废水处理环节都省略了,而在正规的工厂,光污水处理的设备一台就要上百万元。
“非法电镀的作坊,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会涉及排放重金属的污染物。其中六价铬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检测指标。”抓捕行动的第二天,慈溪环保部门就将9个窝点的采样数据上报给浙江省环保厅。
昨天,记者看到省环保厅的最新回复:根据采样的数据报告显示,这次的九个窝点都测出了铬。
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而在六价铬的数据一栏,最小的一个窝点数值显示是300毫克每升,最大的一个窝点数据达到了1240毫克每升,而根据国家标准,作为电镀污染铬的排放标准,仅为0.2毫克每升。以此看来,这次查获的9个窝点的采样检测数据,铬的排放浓度都超过了国家标准,最小的超了1500倍,最高的排放浓度,超出了国家标准6000多倍。
“根据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向外环境排放重金属,超过国家标准三倍以上的,就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目前,9个窝点的涉案人员都已经被立案调查。
慈溪成立
环境犯罪侦查大队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两高司法解释出台以来,慈溪市环保局已向慈溪市公安局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21起。
“早期的环保案子,大部分是环保部门独立调查后,再把案子移交公安,立案后再进行抓捕,这样一来,容易增加破案难度。而这次查案,是新的尝试,在前期的环保部门摸底调查过程中,公安很早就介入,提高了办案效率,也避免了犯人逃跑。”
这次案件,也是6月成立的慈溪环境犯罪侦查大队的首次亮相,他们的职责是负责环境领域犯罪案件侦查工作,参与区域性的环境保护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与环保部门建立联动联勤执法工作机制,这些都为慈溪日后侦破环保案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钱江晚报记者 邹洪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