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市场】
针对中国宝宝特点 座椅加宽4厘米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座椅生产地。但是,国内的市场却是这几年才慢慢打开的。
2001年,麦克英孚注册了汽车安全座椅的国内品牌——“宝贝第一”。徐立宏直言不讳,2011年之前的最初十年,“宝贝第一”一直亏损。“市场培育需要时间,可能是我们走得太早”。
采访中,不少厂商都会提到2012年。这一年,对于国内的汽车安全座椅生产商来说,是一个“分水岭”。2012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有关儿童和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实施,它填补了国内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生产“无据可依”的空白。这之后,媒体、民众对于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关注度大大提高,销量增速也很惊人。最近两三年,不少宁波企业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是成倍增长的。
“现在,国内每年的销量都可能是之前十年的总和。”徐立宏介绍,2010年以前,整个中国市场的销量约几万台。2012年,国内市场销量首次突破10万台。2013年,销量上升到50万台。今年,这个数字应该会突破100万台。
在业内,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一家公司内,外销产品量远高于内贸产品,但是利润却是反过来的。拿麦克英孚来说,现在公司汽车安全座椅年产量有400多万台,论销量,国外市场远高于国内市场,论利润,三分之一的贡献来自国外,三分之二的贡献来自国内。
宁波有企业已经在为抢占国内市场“下功夫”。去宁波中哲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采访那天,公司总经理徐波的办公室里正好放着一把斑马纹的安全座椅。他说,这把椅子就是为中国人设计的。之前公司的产品大多销往国外,更多考虑的是外国消费者的需求。跟国外宝宝不同的是,中国宝宝普遍穿得比较多,尤其是冬天,这把座椅宽度比一般出口的加宽4厘米,宝宝坐得会更舒适一些。
【看未来】
看好市场前景 有企业新建百亩厂房
在与汽车安全座椅企业负责人聊天过程中,记者发现他们往往也是研发人员。在麦克英孚创立之初,国内没有人做过汽车安全座椅,徐立宏只能自己做,就在一次次的成品测试中,他也慢慢成了行家。
随着安全座椅行业的发展,宁波企业的研发队伍也在逐渐壮大。2003年,麦克英孚组建了研发团队,到2010年,团队成员有20多位,现在已经翻倍。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也从最初的上百万增加到现在的5000万元,相当于销售额的5%-10%;中哲汽车也从集团得到了更多资金支持,研发人员从最初的2人增加到现在的七八位,年研发费用将近1000万元;妈咪宝单独挑了7人组成了汽车安全座椅研发部门,去年的研发经费是1500万元。
“不少宁波企业看好这一块的市场前景,加大了在这个领域的投资。”胡天明介绍。比如说,宁波妈咪宝婴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它是宁波最大的儿童推车生产企业。2009年,公司研发投产提篮型的汽车安全座椅,主要满足1岁内的宝宝使用。接下来,公司要建造一个占地150亩的新厂房,也会开发适用于大宝宝的汽车安全座椅,主打中高端市场。
●业内分析
行业或迎洗牌
甬企发展需突破瓶颈
在很多欧美国家,汽车安全座椅的销量已经到达成熟期。拿美国来说,年销售量在2000万台左右,不会有太大变动。再过三到五年,中国的汽车安全座椅也将迎来成熟期。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现在,国内的汽车安全座椅品牌并没有明确的分级,而接下来,这个行业注定会有一场洗牌。
胡天明介绍, 截至2013年底,宁波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汽车安全座椅生产企业有十五六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38家,总产值在40亿元,在全国也较为领先。但是行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企业研发能力较弱、宁波尚无权威的检测机构等等。现在,协会也在做一些工作,比如设想筹划建检测机构、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等。
汽车安全座椅行业,宁波起步早。但要走得好,却仍需努力。跟服装等众多行业一样,汽车安全座椅行业的模仿抄袭行为也十分普遍。徐立宏认为,如果宁波能有3-5家年销售额十亿元以上的企业,再有多家亿元级的企业,就会形成一定的区域优势、集群优势、人才优势。政府要努力创新,要营造好的发展环境,让真正的创业人士、创新企业留在宁波、立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