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宁波阿育王寺:“海丝”佛教文化艺术的奇葩
稿源: 人民网  | 2014-09-07 13:44:48

宁波阿育王寺:“海丝”佛教文化艺术的奇葩

宁波阿育王寺。人民网记者翁奇羽摄

人民网宁波9月6日电 (陈怡)港城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输出和外来文化流入的门户,佛教文化借此由东印度传入明州。坐落于宁波市区以东16公里太白山麓华顶峰下的阿育王寺,是中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也是我国禅宗名刹“中华五刹”之一,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佛教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并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闻名中外。

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采访团,在金秋时节走进这座国内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

在我国与东亚诸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佛教既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刘恒武认为,宁波是天台、禅、律等诸宗之学问渊薮,也是中日韩三国佛教僧侣共同探究佛法、参研教理的热门场域。

阿育王寺建于东晋时期,整体基调庄严而古朴。与青瓦盖顶的大雄宝殿相比,黄色琉璃瓦盖顶的舍利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踏入舍利殿内,正中是高约七米的贴金石塔,原内置佛龛并佛陀舍利,塔后供释迦牟尼卧像,长约四米。

舍利殿是阿育王寺的建筑核心。乾道四年,日本重源曾三次入宋,遍游以天台国清寺为首的浙东诸寺,于明州阿育王寺舍利殿的建造中学习了土木建筑技术,并从日本运大批木材助建舍利殿。

距今1700多年历史的阿育王寺内还保存着一批唐宋以来的名人碑刻等珍贵文物。记者在舍利殿外看到四块碑,阿育王寺印山方丈告诉记者,其中以宋朝的苏轼书《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宸奎阁碑》最为珍贵。由于原石佚失,目前现存于殿前平台上的碑文是以范钦所藏元代翻刻拓本为底本重刻的。

“当时,日本还非常珍视明州佛画,现存大部分南宋宁波佛画分藏于日本各地寺庙和博物馆。”刘恒武教授告诉记者,南宋宁波佛画中的罗汉图有“十六罗汉图”和“五百罗汉图”两种。其中金大受绘《十六罗汉图》在日本南北朝时期备受佛画匠师的推崇,成为他们争相临仿的对象,现存11副分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群马县立近代博物馆。

“海丝佛教之路”带起的不仅是东亚各国间宗教文化的融合还有佛教艺术的广泛交流。入明以后,宁波成为中日勘合朝贡贸易的唯一交通港口。作为日本遣明勘合贸易船队靠泊中国大陆海岸线后踏上的第一块土地,宁波对于当时来华的日本人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现存的《宁波府城图》和东京艺术大学美术观察《育王山图》,就是禅僧雪舟在游览了宁波各处风景名胜后,留下的珍贵记录。”刘恒武教师介绍说,日本遣明使团远赴北京前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宁波度过,宁波成为遣明使团成员与明人接触最为频繁的地区,在这种背景下,宁波地域文人群体与日本遣明使之间展开了密切的文学与艺术交流。

据介绍,现存日藏宁波佛画中高僧像比较罕见,目前可确认出自南宋宁波华师之手的高僧像包括日本滋贺县西教寺藏《天台大师智顗像》、日本京都市高山寺藏《不空三藏像》。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