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理财经理一口一个妈真亲热 胡女士40万有去无回
稿源: 都市快报  | 2014-09-18 08:28:49

  认了个知冷知热的干儿子,江东胡女士本以为自己很幸运,现在却连肠子都悔青了。

  胡女士80岁,前不久到江东法院打官司,要起诉干儿子李某。

  李某三十出头,原本是宁波某银行的理财经理。几年前,胡女士去银行办业务,刚好是李某接待的。她说,当时自己问了很多问题,他都耐心回答,走的时候还给了张名片,说以后有事可以随时联系。

  她对这个小伙子印象极好,在他那里买了好多次理财产品。李某也对她越发热情,天气变化或节假日都会电话问候,有时还介绍点养生知识,提着水果上门做客。

  胡女士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身边一下多了个知冷知热的人,感动得不行。“有次他跟我说,我跟他妈妈年纪差不多,就把我当妈妈一样孝敬了,我当时就认他做干儿子,他一口一个‘妈’叫我。”

  今年年初,李某告诉干妈,银行有款理财产品限量发售,收益很高,胡女士被说动了,决定投资40万元,这几乎是她的全部积蓄。

  李某还贴心地说,干妈腿脚不方便,不用特地跑银行,自己可以帮忙代办。

  因为是“干儿子”,胡女士放心地把40万元交了出去,只让他写了张借条。

  7月,理财产品到期,胡女士联系李某时,他的态度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仅经常不接电话,接了也只是简单表示“过段时间会把钱还你的”。胡女士很不安,去李某的银行询问,却被告知他早在3月份就辞职了。

  所幸李某没有卷款潜逃,开庭时,他承认当时以理财为名向胡女士借钱,那40万元没有帮她买理财产品,而是用于个人投资了。

  昨天,法院支持胡女士的请求,但这40万元,李某一下拿不出来。胡女士欲哭无泪,只是感慨:“胜诉了总算还有个盼头,还好当时让他写了借条,不然连官司都没得打。”

  业内人士:理财经理疏于监管

  法官提醒,如今市场上理财产品名目众多,老年人如果要投资,最好和子女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投资前要看清理财协议。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银行基层员工犯错,很多发生在理财经理身上,他们工作相对自由,接触的客户资源多,很难对他们监管。虽然银行会不定期监控他们的个人账户,看看有没有不正常的大额资金进出,但总体来说作用有限。都市快报 通讯员 姜栋 记者 蒋煜明

【编辑: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