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苏鸣
核心提示:
到村口大树下乘凉,在老祠堂门口晒太阳……这番记忆里的光景,在宁海农村得以延续。各村建起聊天长廊,前来聊天的,不仅有村民,还有县里和乡镇的干部。家事国事天下事,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到村里鸡毛蒜皮的琐事,都可以在这里说说。大事小事有商有量,干群之间更融洽了,农村发展也更有活力了。
11月18日,星期二。宁海西店镇岭口村村民舒齐达早早出了门。这天是镇里联村干部戴富娣下村的日子,对村民们来说,利用这个机会聚一聚、聊一聊,已经成为习惯。
聚会的地点,就在村文化礼堂门口新建的长廊里。清冽的初冬,让早到的舒齐达不自觉地搓手取暖。不一会儿,聚拢来的人越来越多,发言与讨论越来越热烈,周边的空气似乎也变得热烈起来。
岭口村联村干部在聊天长廊宣讲政策。
说说心里话,
干群更贴近
“在来的路上,看到一些河道又泛黑了。说起污染,大多数人都觉得是工业废水在作怪,其实啊,畜禽养殖污染也是导致黑河、臭河的罪魁祸首。我们岭口是市级河道五市溪的源头,要是村里的养殖户带头做好畜禽养殖关停工作,上游干净了,下游一定清爽。”来不及和村民一一招呼,拿着《西店镇畜禽养殖关停工作实施方案》,戴富娣直奔主题。
“那我们的生猪怎么办?腾空的猪舍做什么用?”这两年,村里“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抓得紧,舒齐达早有关停养猪场的打算,戴富娣的话音刚落,他就第一个咨询起来。
“放心,到时候你愿意做什么,只要政策允许,政府肯定全力支持!”戴富娣显然有备而来,一番合情合理的回答,让村民们的热情更高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又聊开了。
如今在宁海,398个行政村都有一个像岭口村这般的聊天长廊,它们多半在各村村民的“自然集聚点”基础上建设而成,桥头胡街道丁家村将长廊安在祠堂门口,一市镇兰头村将村里的一座亭子作为聊天场所,黄坛镇明珠村的村民,则是在村里年岁最长的古树下聚会。与普通的村委会办公室相比,聊天长廊的环境不会让大家感觉拘束,聊天气氛更轻松,效果也更好。
桥头胡街道党委书记黄建福经常到各村聊天长廊转转,有时候也参与聊天。长廊建成一年多来,最让他感到欣喜的,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了,“常和百姓拉拉家常,感情近了,遇到问题就好商量了。有时候,村民需要的是一个发牢骚的地方,心气儿顺了,工作就好做。”
乡镇干部费海燕是湖州人,刚到宁海工作时,听不懂当地方言,对下村也有抵触。自从有了聊天长廊,这里成为她走近群众、联系群众的捷径,“真正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了,让我更懂得他们的酸甜苦辣,通过换位思考,就能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