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高校的期末考试正在进行中。在刚刚过去的9天里,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的孟子尧同学完成了一场别出心裁的期末考试——在一个由电脑系统自动匹配生成的合作小组里,他与互不相识的两名美国学生、一名印度学生一起,通过网络交流完成了课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期末考。
通过互联网,克服陌生与时空,共同完成一道考试题——这是今年首次引入的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秘鲁、中国等世界25所大学的852名学生共同参与了这场期末考,宁波诺丁汉大学是参与其中的一所大学。
按规定,参加考试的大学生需要和素不相识的异国伙伴组成4人小组完成考试题目。考试的内容是让大学生用9天的时间,通过测算物流的成本和风险,来提供一个最低成本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通过视频会议向老师展示他们的成果。
“一开始真有点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完成。”孟子尧坦言,在网上和异国伙伴刚“接上头”的时候心里还有些忐忑。
孟子尧先通过电子邮件和异国伙伴取得了联系,大家根据特长分配了任务——中国大学生的数学水平是团队里最好的,考试的数学题就全由孟子尧包了,他花了4个小时完成了所有数学计算;印度大学生对物流很有研究,他主动承担了主观题的解析任务;美国大学生则负责制作PPT。
光是分配了任务还远远不够,要上交一个最低成本的物流解决方案,团队成员还需要不断讨论,调整方案,脑力激荡。
为了沟通方便,慢慢地,团队小组成员开始通过即时通信软件相互交流了。孟子尧这个团队用的主要是美国的一款通讯软件,而其他不少中国学生占比大的团队会游说其他同学安装微信,用微信沟通交流。
每个团队都会根据成员所在国家的时差约好每天固定的讨论时间,其他时候,小组成员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发在讨论群里。完成这个期末考的那9天里,因为有时差,孟子尧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小组成员的讨论,再把自己的想法发到网上。
转眼9天的期限就到了,验收这场考试成果的时候来了。由于今年主办这项考试的是美国北德克萨斯州大学,主考老师在美国,中国学生必须克服时差问题。
那天凌晨3点半,孟子尧就起床了,打开电脑,与其他3位异国伙伴一起,通过网络视频,面对面接受美国主考老师的考评,“我们准备非常认真,整场考试让我增长了很多见识,也让我很好地经历了一次真正的跨国合作。”最后,孟子尧的团队收获了满分。
把这场奇特的跨国期末考引入中国高校的是宁波诺丁汉商学院的两位老师默罕默德和纳奇。“这种大规模跨国学生网络合作完成考试的模式在中国算是首次尝试,效果非常好。”默罕默德谈起了引入跨国期末考的初衷,“现在国际间物流合作频繁,考试中,这种跨国的、需要克服语言障碍的物流合作是大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可以为大学生们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
据了解,由于各国大学生对这种跨国考试形式的反馈都很不错,接下来,跨国考试的参与高校还会扩展到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的学校。浙江日报 通讯员 徐琼 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