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样的宣传口号早已深入人心。
全社会对毒品都是过街老鼠,可依旧有人走上这条不归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毒品害死人的事,真不是一句空话。
这段时间,宁波也在上演一幕毒战,记者带你一起去探班。
查处“瘾君子”近5000名
女性涉毒人员持续上升
毒贩与警察,是这场毒战无法替换的主演。
这些年两位主演时不时总会上演一些小片段,间或也有大片。
这一次大片又来了,从去年10月开始,全国拉开了“百城禁毒会战”的大幕,宁波也是其中一个分会场。
在正方众多的主演中,宁波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王辉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位。
以他为代表的警察们,火力全开,从短兵相接到暗战、从潜伏到兵临城下,一幕幕没有剧本的镜头悄无声息地上演了。
王辉说,他们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破获各类毒品案件455起,其中部目标案件5起,省目标案件10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734名,查处吸毒人员4933人次,强制隔离戒毒969人,缴获各类毒品44.1公斤,加工原料20公斤。
而在这其中他们也发现一些特点,比如新型毒品基本取代传统毒品,以同乡、血缘关系为纽带,区域性特点明显,涉毒人员结构复杂化,本地籍、女性违法犯罪人数持续上升,毒品犯罪手段日益翻新。
在这个没有结局的大片中,剧情扣人心弦、跌宕起伏……
在这让我们跟随这些主演,走进他们主演的大片。
马仔打扮成出家人
冰毒装进“乾坤袋”
这是一幕斗智斗勇的镜头。
去年,警方在打击零包毒品案件时有了意外发现,一名叫“阿军”的男子“出货”频率很高。进一步查证得知,阿军手底下有一个叫小兵的主要马仔,负责为其送货。
小兵年纪不大,平时却穿着一身僧衣,顶着个光头还挂着一个“乾坤袋”,一副出家人打扮。小兵的“特殊身份”让阿军很满意,每次“出货”他都会把成袋的冰毒装进小兵的“乾坤袋”里,以便于掩人耳目。
比他们更狡猾的是阿军的上家——“姚哥”,他是这个横跨江东、江北、鄞州、宁海、舟山等地特大贩毒团伙的核心人物,负责从外省购买毒品,每次进货都是10公斤起。他的反侦察意识很强,指使马仔化装成送奶工或者送报员,然后找一些老的开放式小区,将毒品夹在报纸或者绑在牛奶盒旁边,再放入牛奶箱或者报刊箱里面,之后再通知下家取货。
调查清楚后,去年10月31日晚上,海曙警方调集100余名警力集中收网,对案件所有团伙成员展开抓捕。与此同时,鄞州、江北、宁海、舟山等地也展开同步抓捕,所有在控嫌犯无一漏网。此案缴获冰毒21公斤。
“跳跳糖”、“浴盐”、“止咳水”
毒品换上新面孔
这是一幕既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的镜头。
警方根据线索在慈溪古塘街道侦破一起贩毒案,当场缴获冰毒2公斤。从案犯的交待中,他们得知这些毒品来源于一个贵州人杨某。
顺藤摸瓜,警方摸清了整条贩毒网络。这是一个触角涉及市区、慈溪、象山及广东、贵州、湖南等地的特大贩毒团伙。最终警方共抓获涉案人员92名,缴获毒品11.9公斤。
“我们当时抓捕时,搜出来一堆‘大红袍’,拆开一看,里面果然是毒品。”民警说,这并非个案,去年10月,江东警方斩断了一条从广东道宁波的贩毒线,缴获冰毒2.1公斤,马仔也把毒品藏在红茶和铁观音的包装盒内。
“从去年破获的几起大案来看,毒贩越来越狡猾,无所不用其极。”民警说,伪装成出家人、送奶工、送报员“出货”是小儿科了,现在毒品越来越讲究包装了。许多毒品换上了新面孔,比如“跳跳糖”、“浴盐”、“止咳水”等等,让人防不慎防。
凭借余光和声音
民警抓获毒贩
这是一幕考验临场发挥的镜头。
去年11月11日午后的永达路上,一辆摩托车停在路边,男子跨在车上;一旁停着一辆黑色轿车,轿车司机从车窗里探出半个身子,两人边说着什么,边在交换什么东西。
看到有巡逻车开过来,男子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随即挪开视线。
顶多也就一秒钟,巡逻车上的民警还是捕捉到了这一眼中隐藏的不自在。
随着巡逻车慢慢逼近,一对眼,男子一踩摩托车的油门,蹿了出去。千钧一发,一辆巡逻车跟在摩托车后面紧追不舍,而另一辆巡逻车则立马加速堵截。结果还没跑出300米,摩托车就被民警截停。民警当场从男子身上搜出一包冰毒,14克。
而类似的不期而遇在快餐店也发生了。
前两天晚上6点,加班的民警去快餐店吃晚饭。店里已经挤满了人,打菜窗口排起了队。正当民警排队时,耳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名词“冷货”。
为了掩人耳目,瘾君子圈里将冰毒称为“冷货”,有时直接缩成“货”或者“肉”。
顺着话音,民警将目光定在了4个人的身上。三女一男,抽着烟,喝着酒,说着话。凭着职业敏感,民警判定这其中定有玄机。
潜伏偷听一会,民警心底更加坚信了。经过尿检,果不其然,说话的女子吸过毒,顺藤摸瓜民警又抓获了同伙。钱江晚报 通讯员 孙波 朱君敏 记者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