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浙江走过十年。这是一个标准的时间段落,足以衡量一个地区经历了什么,改变了什么,留下了什么。今天,再次回望日益秀美的江南水乡画卷,我们深深感知当初的起笔落墨,如此有智慧,如此有深意,如此有远见,如此有担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是从当时生态省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真切期盼中得出来的,这是为推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为未来找寻最佳路径提出来的,具有系统性、规律性、预见性、成效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带给我们一种新的发展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种辩证关系: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绝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单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拉动经济,一味靠低成本、低价格、低效益拓展市场,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生态保护作前提,发展才是真正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带给我们一种新的财富观。绿水青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绿水青山是大自然的礼物,是老祖宗留下的家底,拿钱买不来,这本身就是财富;生态环境一旦破坏,美丽家园一旦失去,再想还原难上加难;环境资源成为发展资源,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源源不断的就业、增长、收入等都是财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带给我们一种新的价值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的现代化,不能让车水马龙的喧嚣、雾霾围城的迷惘,淡漠了田园的乡愁,湮没了绿色的生机,唯有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一切才有价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品,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会不断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历届省委、省政府谨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照着这条路走下去,肇始了一场马拉松接力——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从“绿色浙江”到“生态省建设”,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到转型升级,从“腾笼换鸟”到“四换三名”,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从“两富”浙江到“两美”浙江。
十年,局面为之而变:浙江经济向着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路径演化,GDP突破4万亿元;气象为之而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变得更加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民心为之而振:人民群众越来越多享受生态红利,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长策高远,成愿未来。谨记总书记的嘱托,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坚信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条转型跨越之路,这是一条图景灿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