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浙江邀请网络名人共同探访浙江生态发展之路之安吉篇
稿源:  | 2015-04-25 14:02:25

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24日电(翁璟)“有些地方来过一次不再来,有些地方来过之后还要一次次再来,有些地方来过之后只想住下来。”浙江卫视主持人舒中胜在走访浙江省安吉县时感慨不已。此次与舒中胜同行的还有“花千芳”、“伊一”、“法语薇言”、“捧沙献珠”等知名媒体界人士、网络名人,他们正在探访十年间浙江生态发展之路的变化,此行首站便是湖州安吉。

从“灰山污水”的蜕变中看生态转型发展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调研时提出,浙江省“七山一水两分田”,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十年间,安吉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坚持生态立县、建设美丽安吉、发展生态经济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仅摘掉了“欠发达县”的帽子,先后还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全国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

“深山、翠竹、房舍、小桥、溪流、云雾”,走进安吉余村,仿若走进了一幅天然的山水油彩画,空气中丰富的负氧离子,令人情不自禁地深呼吸,肺部一阵颤抖,挤压出长期在城市生活所残留的污浊。

浙江邀请网络名人共同探访浙江生态发展之路之安吉篇

游客在余村美荷花山游览参观

浙江邀请网络名人共同探访浙江生态发展之路之安吉篇

余村一瞥

同样在余村,上世纪90年代是安吉县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靠着石矿和水泥厂的收益一度成为安吉的富裕村,2003年,当人们意识到与财富共同增加的还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时,断然决定由“石头经济”向“生态旅游经济”转型。

关了矿山,山头又渐渐露出了翠绿色,停了水泥厂,村里的溪水渐渐清澈起来。余村村委会主任潘文革介绍,如今的余村“退二进三”,杜绝工业,大力发展服务行业,如农家乐、景区等,如今余村的农家乐已经初现规模,而且不再停留于建设基础农家乐,下一步将发展为高档民宿和洋家乐。

“捧沙献珠”离开余村时感慨道:“余村,就像一首歌,总是余音袅袅;余村,又是一抹乡愁,竹的色彩、荷的清香……”

“靠山吃山”亦能鼓起村民的钱包

走进位于安吉递铺街道东南郊的双一村,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村规,“禁止在山区、林区使用草甘膦等农药,河道禁止捕鱼,禁止使用混凝土浇灌,买菜用竹篮不用塑料袋。”这一系列的村规换来的正是面积18.2平方公里的村落里环境优美,古树名木,整洁清净。

浙江邀请网络名人共同探访浙江生态发展之路之安吉篇

禁止捕鱼的牌子

绿水青山主要在农村,金山银山重在让农民富起来。“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让农村美、农民富的具体抓手。看着水墨画般的美丽村庄,双一村的村民不再开山毁林,而是让河水带来的“生机”变“商机”,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点,发展与生态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统一。

家住双一村的朱大爷说起这十年的变化,喜笑颜开,“我从六十年代就在村企业编织竹制品,至今快50年了,以前这门手艺仅能糊口,如今村里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定制竹制品的人也多了,一个竹罩子可以卖到230元,一个月下来能赚3000多元,这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浙江邀请网络名人共同探访浙江生态发展之路之安吉篇

村庄一角:清澈的溪水

双一村村委会主任朱学星介绍,随着生态建设的发展,村民们自发的办起了农家乐,此外,以朱氏宗祠为代表的古民居,在村里有20余幢,以其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建筑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三产带动村里经济发展,据统计,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为2万7千余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断增长,实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坐在家门口致富”的发展目标。

“捧沙献珠”总结道:“什么是美丽乡村?有山、有水、有文化、有产业、有配套…。”

改革创新保障绿色崛起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位于安吉的中国竹博园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竹子博览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整个竹博园是融科研、竹产业、生态、经济、旅游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竹类大观园。在安吉竹博园,可以一览各国的奇篁异筠,洞悉千载的竹子加工利用史。

浙江邀请网络名人共同探访浙江生态发展之路之安吉篇

图为中国竹博园外景

知名博主“花千芳”来自东北,从未见过竹子的他来到安吉看到大片竹林后感慨万千,表示要带一百根竹子回家收藏。当期来到中国竹子博览园后,再加工竹制品更是吸引了他的眼球,惊叹道:“竹子可以变成鼠标、耳机、键盘、灭蚊器……灯具家具,还能编成大象……化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这就是绿水青山的益处。”

浙江邀请网络名人共同探访浙江生态发展之路之安吉篇

竹博物馆

近年来,安吉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丰富竹子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着力发展竹产业、培育竹景观、弘扬竹文化,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县立竹量、商品竹年产量、竹业年产值、竹制品年出口总额、竹业经济综合实力五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休闲旅游多年保持高位增长,总量走在全省前列。(完)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