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圈上有这么一条消息:“去年在余姚发大水当义工时,认识了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赠与我厚礼——他用将近20年时间,回收录音磁带,仔细做了分类和笔记!在宁波三次搬家,我一直用小货车带着走。但到今日,我也在琢磨,怎么样才能发挥其最好的价值!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好的意见?”
发这条消息的是宁波工程学院毕业生周晓双,两年前,她刚走出校门,当了几天志愿者。
恰逢宁波发大水,灾情严重,许多小区受淹,她被分派到地势较低的高塘三村,帮忙打扫社区卫生。
小区里有一个独居老人,姓王,80多岁了,正巧碰到周晓双,就请他们小分队帮忙搬家具,拿到外面晒干。
周晓双说,在进屋搬东西的时候,他们发现老人收藏了不少老式的卡式磁带,部分泡了水。
王爷爷说,这些磁带是他花二十几年时间翻录的,有20多台双卡录音机,保存下来有4000多盘。老人是个戏迷,这里面录的全是京剧的知名唱段。
周晓双说,王爷爷的资料整理做得很好,书法漂亮,盘面上都工整地做了记录,谁唱的,什么段子,一般都是名角。
王爷爷说,这是他的一大爱好,老伴在世时也很喜欢京剧,电视上几点几分播,他们就会等着,然后录下来,随时可以听。
现在老人觉得这些资料应该捐出来,就先送给了周晓双,全仔仔细细用香烟盒包裹着,有五六箱。
这几年,周晓双搬过三次家,这些珍贵的磁带都随身带着,用车运来运去,细心保管。
但最近,她要离开宁波一阵子,去广州出差半年。
而接下来马上就是梅雨季节,她担心磁带受潮失效,希望能够捐出来,让它们发挥更大的用处。
“要是丢掉,实在可惜。”周晓双说,这些磁带她试过,都是可以听的,质量有点参差不齐,需要专业人士来筛选。
她不清楚这些磁带的价值有多大,比如戏曲协会、文化馆、电视台等这些组织是否会收。
如果有哪家组织能够合理利用,她愿意全部捐赠。 都市快报 记者韩宇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