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重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构建素质教育新机制
稿源: 中国宁波网  | 2015-05-18 17:24:39

  5月14日下午,由华龙网举办的“全国主流网络媒体看重庆教育”大型媒体采访团齐聚重庆市教委,对近年来重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专题集中采访。光明网、央广网等中央媒体,以及千龙网、南方网、中国教育在线等近40家全国省级新闻媒体参加了本次采访活动。

重庆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基础教育改革特色内涵发展

  市教委主任周旭在介绍了重庆教育改革发展概况后,就媒体重点关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职教发展等内容做了全面深入的介绍。该市教委政策法规处、高教处、基础教育处、职成教处、新闻中心等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专访。

  周旭表示,近年来,重庆坚持将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资源、多方联动,点面结合、区域共进,着力构建素质教育新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教育内涵发展。

  政策推动。2014年,重庆市政府专题召开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对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作出全面部署,要求系统推进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方式方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我委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卓越课堂”建设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通知》《关于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将立德树人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导向”,力争2017年全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普遍达到“卓越课堂”基本标准、城乡学校普遍达到“百姓身边好学校”要求。各区县将课程改革绩效纳入学校和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村学校课程改革水平为重点,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育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

  项目拉动。实施卓越课堂九大行动计划,出台中小学24个学科卓越课堂评价标准,探索出近200种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组织200所城镇相对优质学校与840所农村学校组建发展共同体,在课程开发、课堂改革、资源建设等方面合作共进。实施“1+5”行动计划,以实践大课堂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科技、阅读、演讲、书法、英语能力,小学初步实现“减负”目标。实施实践育人计划,新建音体美、科技、劳技、卫生等“六大功能室”20197间,49个社会教育场所、210所乡村少年宫面向学生免费开放,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施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计划,学校开设校本选修课程2970门,65%的高中学校采取走班模式开展选修课教学,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实验带动。与中国教科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签订课程改革战略合作协议,将九龙坡、南岸、丰都等6个区县确定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程深度整合、能力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深度改革,为全市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确定90所课程改革样本学校、158项课程改革专项课题,在“长短课时”教学、校本课程开发、选课走班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组织10所高校与22所中学开展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开发先修课程60多门,遴选870名高中学生进入135个高校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初步构建起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展普职融合教育试点,在有条件的高中融入职业教育内容,117所高中开设219门职业技术选修课程,每年都有超过400名余普通高中学生获得国家技能等级证书。全力推进北碚区国家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建设,加速推进沙坪坝、开县等6个市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建设,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区域教育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

  协作互动。建立课程改革区域、校际协作机制,充分发挥课程改革优质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城乡学校结对发展覆盖面达到100%,每一所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都至少有1所城镇学校引领帮扶。组织6所高校、10个教科研机构、110所中小学幼儿园成立重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盟,积极开展教学观摩、联合教研、协同科研等活动,加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课程改革校校联动、区域互动、协作推进、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建立高师院校、教师进修院校教师和教研机构教研员分片包干、驻校指导制度,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学科建设给予支持。建立骨干教师跨校兼课制度,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开好师资短缺课程和选修课程。全市初步形成主城区与农村区县、优质学校与一般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良好局面,綦江区“整体推进农村课堂教学改革”、南开中学“特色校本课程构建”、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改革”、开县双和村小“农耕文化教育”等课程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