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了蔬菜,香椿又种起来
如何整治社区抓破脑袋
好好的绿地成了菜场,那怎么行?两个社区的态度是一致的,一定要制止“毁绿种菜”。可如何制止,这真是让人想破了脑袋。
“有些能找到主人的,我们就上门做工作,可大多数都找不到主人。”陈李红说,有一回,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给居民做工作,对方顶回来一句“不能种菜,那我改种香椿树,你不是说‘整治菜园’嘛”。
“当时,真把我们工作人员难住了,香椿也是树啊!”陈李红说,后来为了能不能种香椿树,社区还专门请来居民代表开讨论会。
“香椿树”易种植,春季的香椿炒鸡蛋还是道时令菜。在迈水桥小区,一度种香椿成风。后来,高高低低的香椿实在不美观,本小区的居民也看不下去了。
在宝善社区,尴尬也同样存在。王爱珍说,每年社区也会组织整治,可不顶用,这头拔了蔬菜,那头就有人盯上这块地了。“每回在社区里遇到又有居民来反映毁绿种菜时,我真是难为情啊。”
开出专用场地
种菜也不用毁绿
难为情是一回事,整治菜园还得迎难而上。“与其强堵不如疏导。”去年年底,王爱珍有了个想法,在社区里开出个专用的场地。
想来想去,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约两百平方米的阳台可用。昨天上午,王爱珍和居民代表俞松梅、徐友定,还有市农业局的专家,都到了这个“临时农场”。四季豆、茄子、黄瓜、辣椒,被种进了50个泡沫箱内。
“市农业局提供了蔬菜种子和技术指导,两位居民代表负责打理农场。”王爱珍说,这个农场只种时令蔬菜,不施农肥,收获的农作物提供给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如果有富余的可以分发给社区老人。“希望通过这种做法,引导居民文明种菜,不用毁绿,种在泡沫箱内也行。”
迈水桥小区的做法也差不多,去年,社区也在沿河空地上整出了块“临时农场”。不过,规定只能种香椿树,这也是当时居民们都同意的了。
“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可以的。”陈李红说,现在虽然小区里偶尔也有零星菜地,但已经改观了很多,毕竟居民的生活习惯还得慢慢改变。钱江晚报 记者 周文丹 通讯员 张立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