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乡贤文化吹拂城乡——上虞涵育文明乡风
稿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 2015-05-20 10:00:19

浙江在线05月20日讯(浙江日报见习记者 陈佳莹)乡贤,可以是一城一地的古代先贤、享誉盛名的当代名人,可以是旅居海外的杰出人士,也可以是扎根乡里的贤达。今年5月,曾经历过“舜会百官”、“东山雅聚”、“白马春晖”等名人盛世的绍兴上虞区,获评“中国乡贤文化之乡”称号。14年来,虞山舜水间的这座城市访乡贤、勤研究,溯古追今,悉心耕耘,最终让乡贤文化花开上虞,香飘全国。

上虞乡贤文化这一珍贵的人文资源,被最大限度地激活,渗透到城乡群众的精神生活中,成为向上向善、积极进取的文化导向,同时正有越来越多的虞籍乡贤关注家乡,回报家乡。

挖掘乡贤不遗余力

走进陈秋强的办公室,书柜里、办公桌上、沙发旁,密密麻麻堆满了上虞乡贤系列书籍。这里是上虞研究乡贤文化的大本营,在这里,他和团队默默耕耘,助力上虞成为“中国英台之乡”、“中国孝德文化之乡”、“中国乡贤文化之乡”。

2001年1月6日,陈秋强发起成立了全国最早以“乡贤”含义创设的区域性民间文化学术社团——上虞乡贤研究会,从那时起,上虞开始进入乡贤文化挖掘的快车道。就在那一年,陈秋强带着新成立的乡贤团队来到北京,采访的第一个乡贤便是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经叔平。“经老先生特别忙,但知道是上虞老乡来了很高兴,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结束采访后他匆匆赶去参加活动。”陈秋强说。就这样,经叔平、何振梁、徐光宪……上虞乡贤研究会第一次出师,就采访到了40多位虞籍乡贤,上虞乡贤文化的大网缓缓支起,海内外虞籍乡贤的浓浓乡愁有了寄托的平台。

除了联络走访当代乡贤传递乡音,搭建回馈平台,陈秋强和上虞乡贤研究会更不忘追溯和发扬扎根在上虞这片土壤之中的乡贤文化。为了上虞申报“中国孝德文化之乡”,受命接下原始材料起草工作的陈秋强在一个月时间里,翻遍了万历《上虞县志》、光绪《上虞县志》和从各处搜集来的线装书、旧家谱,戴着老花镜,一页一页找寻其中的孝德故事,挖掘出上虞历代孝德乡贤51个、孝德遗迹17处,以至于中国文联领导在验收时感概道,“中国孝德文化之乡,非上虞莫属”。

14年来,在政府与民间的合力推动下,上虞梳理撰写各类乡贤文史资料1000余篇,出版《上虞乡贤文化》8辑;举办马一浮、王充、谢灵运等乡贤名人学术研讨活动30余次;更对王充墓、谢安墓等文化遗产进行整修和抢救性保护,上虞乡贤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4年来,上虞不遗余力展示乡贤身上的闪光点和优秀品质,弘扬乡贤文化中蕴涵的正能量,引领核心价值观。上虞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乡贤文化元素,在曹娥江十八里景观带、大龙山景区和其他城市建筑、景观中以碑刻、雕塑等形式注入乡贤文化元素。在各类宣讲中开设乡贤文化专题,在由当地干部参加的“虞舜论坛”和面向市民的“虞舜电视讲堂”中,定期举办以乡贤为主题的讲座;乡贤研究会骨干成员以及区五老讲师团成员长期到基层单位和文化礼堂举办乡贤文化讲座。自2011年开始,当地结合乡贤文化,开展“知我上虞、爱我上虞、兴我上虞”、“崇孝守信务实创新”、“学最美人做最美事”、“人人崇尚美个个奉献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宣传乡贤事迹、传承乡贤精神作为重要内容。

爱乡情深反哺情切

说起上虞乡贤,不得不提一位“感动中国”的老人张杰。

“到现在,我在香港还是住一间30平方米的房子,三代11个人都挤在一起,我把买房子的钱都捐了。”近日,86岁的张杰仍不忘关心家乡教育,特地从香港回到上虞,商讨老家梁湖镇即将设立的教育基金运行办法。“别人都是有钱了才捐款,我刚到香港打工的时候就开始往家乡捐钱了,自己好,不算好;家乡好,才算好。”

1978年,在香港打了20年工的张杰在街边开起了一间6平方米的零售小铺,做起卖蟹、卖茶叶蛋的小本生意。夏天,他在室温45摄氏度的棚里煮茶叶蛋;凌晨,用已被蟹脚钳得鲜血直流的双手捆扎即将售卖的青蟹。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挣来的钱,张杰却出人意料地几乎全数捐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出资为上虞中学新建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为覆卮、皂湖、湖西、梁湖小学新建教学楼;出资数百万元建立张杰教育发展基金和各类奖学金……时至今日,张杰共为上虞捐建38所学校,总金额达1200多万元,直接受益学生达1.5万多人,被称为“当代武训”。

随着乡贤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像张杰一样的乡贤把上虞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上虞籍乡贤任世瑶得知冷却塔新标准即将推广,第一时间向家乡传递了这一重要信息,上虞领导高度重视,随即出面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专家来到上虞为企业进行冷却塔新标准等方面的技术辅导,为上虞企业及时充电。与此同时,一大批企业家也怀抱赤子之心反哺家乡。浙江华通集团董事长王苗通出资一亿元建造上虞区体育馆,上海仲盛建设董事长李柏祥捐赠500万元创办上浦镇茶花幼儿园……截至目前,上虞有160多位乡贤出资,建立180多个各类基金,总额达18亿元。

乡贤精神深扎根广流传

“咱们村村志的事情已经和绍兴乡土文化研究会签约了……”在上虞区丰惠镇双溪村村委会,从外地抽空回乡的同乡会乡贤们正热烈讨论着下一步规划,这是一个由39位双溪村乡贤组成的村级乡贤组织,这样的讨论,他们几乎每周都要进行一次。

3年前过年时回乡,破败的村舍,坑坑洼洼的村路,留在村里的老人孩子,让这些在外的游子们于心不忍。“村里一点生气都没有,我们就想让老家换个面貌。”2014年1月30日,曾在部队担任团长的徐幼根与在外老乡们发起成立了同乡会。他们带头捐款11万元,为村里修起了一条长800米的主道;他们倡导和谐乡风,为村里金婚、钻石婚老夫妇免费拍纪念照,在村民们有矛盾时充当“中间人”巧妙化解;他们助力村级经济,牵线搭桥为1300多亩荒山招商引资300余万元,未来,双溪村也将走上旅游富民之路……

“只有离开家乡了才能深深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我们同乡会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了,村里的面貌也得到了不小的改善。”双溪村同乡会会长闻尧根告诉记者。

在当下的上虞,乡贤文化已深深浸润。今年初,上虞在驿亭镇等10个乡镇建立乡贤文化研究分会。那些为人推崇敬重的乡贤,以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文化道德修养,日益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上虞人,在“虞舜精神”、“东山精神”、“曹娥精神”的带动下勤奋进、明感恩、懂回馈。到目前,上虞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1人,还涌现了一批道德模范、省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浙江骄傲、浙江孝贤等。上虞还通过各行业、各领域持续性开展各类评选,挖掘出1200余名身边的先进典型。

乡贤文化已不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动力,更成为一种精神食粮,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上虞人。

【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