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记者 吕玥
日前,宁波海曙区白云街道安泰社区的小广场上人声鼎沸,一场公益时装秀暨爱心义卖会的活动在这里举行。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活动负责人陈李红觉得很幸运。
“几乎所有的公益组织都在为经费发愁,而我们从2013年9月成立以来,从来没为这事担心过。”她说,这要感谢一个平台——宁波“公益集市”。
去年以来,宁波“公益集市”在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的牵头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成全市90家民营企业和88个公益项目的成功对接,筹募善款270万元,让4万余人次得到实惠。
宁波以党建为媒搭建“公益集市”平台,一时间有人叫好,也有争议。组织部门也来做公益,是管得太多了,还是开创了两新党建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条新路子?
活动有了新平台
“两新党建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宁波市委组织部两新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从事党建工作20多年的他,经常在思考的问题。
这里存在一个两难问题:不少社会组织有做公益的热情和能力,却得不到资金的支持;作为财富创造主体的企业想做公益,却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和载体,没法和社会实际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宁波狮丹奴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务工作者周燕君就曾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她曾从一家慈善机构领了一个项目:奉化大堰乡有个村要修建一座蓄水池,需要社会资助30万元。因为没有具体的项目说明,周燕君就特地带人跑到当地考察,却发现那里并不适宜修建蓄水池,施工单位和资金监管也不能让人放心,最后这个有心为之的公益项目不了了之。
“企业做公益,最怕糊涂账。”周燕君说,毕竟这些钱,都是企业辛辛苦苦赚来的,大家都希望花到真正需要的地方上,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由党建做“媒”的公益中介平台——“公益集市”诞生了。2013年3月,宁波市启动首届公益集市项目设计大赛,经专家评审筛选出108个认捐项目。6月,宁波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团市委、市民政局联合举办志愿服务公益项目洽谈会,这些项目被127家民营企业对接资助。
项目有了好保障
为了更好地促成这些公益项目实施,2013年,宁波创立了全国首家公益服务促进中心,成立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并建立9家合作机构承接本区域的公益项目服务、指导、管理工作。
成立于2013年初的宁波市星宝自闭症家庭支援中心,是一家专业的自闭症患儿家庭服务机构,主要开展心理辅导、康复培训和社会交往等服务项目,帮助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走出困境。
“自闭症患儿家庭的各方面压力非常大,非常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照顾。”该中心负责人冯东介绍,中心离不开专职工作人员,每次活动都需要经费。好在他们从成立的第一年开始,就得到了海曙区公益服务促进中心的帮助。
冯东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申报的“自闭症家庭援助项目”又得到了一笔5万元的资助金额,捐助方是宁波一家服饰公司。成立两年多来,在“公益集市”的牵线搭桥下,这个小小的民间公益团体,已经累计服务自闭症患儿家庭超过1500人次,使100多个备受煎熬的家庭得到了抚慰。
海曙区公益服务促进中心主任裘丽萍特别能体会“公益集市”发挥的作用。“2012年,我到处跑项目对接,最后才搞定8个项目18万元资金,有了‘公益集市’这个平台后,仅去年就拿到155万元公益资助金。”裘丽萍高兴地说。
创新有了生命力
“公益集市”搭建的不仅仅是一个对接企业和公益组织需求的平台,也是在重建这个社会的信任根基。
宁波市委组织部负责人提出,公益项目能否持久开展,规范化运作是关键。为此,宁波市出台了《公益项目资金使用办法》等4项制度,形成覆盖公益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追踪、通报、评估等全过程的制度范式。还委托第三方对公益项目进行中期、终期评估,招聘社会监督员,对项目进行随机抽查。
“有党建引领搭建平台,使我们更相信,每一笔公益款都能用到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宁波顺通广告装潢公司负责人史佩春介绍,之前企业对接了“宁海青少年自护项目”。专业的执行团队,每次活动的用品数量、每笔成本的开销支出都列得清清楚楚,“这让企业做公益更放心,更有底气”。去年,他们再次拿出1万元,对接“星语心愿”达敏学校家长心理扶助项目。
传统意义的公益是一方付出,一方受益。公益集市中,资助企业不单纯捐钱捐物,而是同时以技术、志愿服务、提供就业岗位等形式直接参与,扩大了自身社会影响,增强了企业美誉度,赢得了社会尊重;社会组织通过实施公益项目,获得爱心活动的物质支撑,从而不断发展壮大;被资助者通过参与项目,学到一种技能,增加一份阅历,提高自强自立的信心与能力。如“天使味道”项目,通过企业捐助的20万元创业基金开办糕点店,20余名残疾人获得就业岗位,学会烘焙技术。
不少人在采访中表示,两新党建与公益合作的路子,如何走得更顺,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