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京东商城与盱眙龙虾协会达成战略合作,第一批经过官方授权的盱眙龙虾旗舰店入驻京东商城,消费者在网上可以买到正宗的盱眙龙虾。
就在上月26日,亚马逊中国宣布上线“生鲜馆”,正式进入生鲜电商业务。如此,国内市场上的电商巨头几乎均已涉足生鲜这一“蓝海”。就在此前一天,京东领投了天天果园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希望通过介入O2O模式,降低生鲜电商的成本。1号店正式成立了生鲜事业部,生鲜战略将与社区店紧密结合,为市民提供肉、蛋、米、油、蔬果等日用消费产品。也就在3月,苏宁正式进军生鲜市场,开售自营生鲜产品,并将此命名为“苏鲜生”。天猫生鲜平台则已涵盖全球70多个国家,商品数量超10万个。
亚马逊“杀入”生鲜市场,意味着生鲜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记者注意到,亚马逊的进入显得颇为谨慎,它没有选择自营直采模式,而是选择了与美味七七、獐子岛等店家合作。亚马逊称,这是因为目前生鲜电商在中国有两个特殊现状,首先是中国人对新鲜的要求程度高于美国人,其次是整个生鲜电商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配送成本太高。“亚马逊没有选择盲目进入,而是透过与已经有很强实力的合作伙伴先行积累经验,定位精品,为将来进一步加大生鲜投入做准备。”电商咨询专家龚文祥说。
作为电商市场中的另一片蓝海,生鲜电商的高回头率、高客户粘性、高毛利一直吸引着各大电商前来竞争。记者了解到,目前较为主流的生鲜电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垂直生鲜电商,比如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网、易果网等;第二类是物流商依托自身物流和网点优势建立的生鲜平台,如顺丰优选;第三类是综合电商,苏宁的“苏鲜生”、天猫的喵鲜生、京东的生鲜频道等。“我们和实体超市合作,一般的商品大约能有15个点的毛利,水果等生鲜的利润则更高,能有20多个点。”“虚拟超市”360速购商城的董事长石良辰说,“目前全国农产品的交易额达到几万亿,但是真正通过电商平台流通的不到1%,所以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虽然有高毛利的诱惑,如何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拓宽品类仍是困扰各大电商的难题。日前发布的《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但是其中仅有1%盈利,7%巨额亏损,88%略亏,4%持平。国内第一批生鲜电商的试水者几乎都因供应链、物流、管理等原因夭折。
保鲜是一大难点。“苏鲜生”目前以上海、杭州为试点,采取全程冷链配送。苏宁超市总经理万明治说,生鲜产品在冷库完成分拣包装后配送至快递点,再由快递点配送至客户,最后100米快递员使用温控箱配送,“有时候,冰块的成本可能比商品本身的价格还高。”
物流运输成本更是无法回避的难点。南京大学毕业的鲁振旺曾是电商界的知名观察家,如今在淘宝开了家生鲜网店,“生鲜路漫漫,我不再是什么电商观察员或者电商专家,我只是践行者。”他说,56元两斤的预定烟台大樱桃,仅仅按采购成本(产品、物料、顺丰运费)比就是净亏的,其中顺丰的运费成本就占了一半,之所以打出这样的价格,主要就是为了吸引新客户。
综合来看,在冷链外包的情况下,冷藏商品的干线运输与仓储成本是常温商品的4至5倍,而宅配成本是1.3至1.5倍。生鲜电商自行投资冷链要面临高昂的成本:一方面,冷链商品对比常温商品在仓储和物流方面成本要高;另一方面,生鲜产品的特殊性使其对配送时间要求严格,且生鲜产品配送的特殊要求使其难以与传统商品共享资源,导致订单密度不足。除此之外,还有较高的损耗率。统计显示,无论是自营配送还是第三方配送,目前生鲜电商的损耗率大约在1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30%,而线下实体生鲜超市损耗率一般控制在5%以内。
不过,随着生鲜电商规模的扩大,配送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冰比菜贵”的怪圈有望打破。通过集中配送、自提柜和社区商店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配送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记者了解到,目前,京东、天猫和顺丰优选分别凭借在供应链上的扁平化、营销手段的创新和领先的冷链宅配技术,大大提高了生鲜电商的准入门槛。如1号店有直达果园、农场的直采方式;天猫则最大限度地缩短供应链时间,对于季节性的商品采用C2B预售的模式,如此成本能节约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