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南京6月两场大暴雨淹新城 排水考核难达标
稿源: 新华日报  | 2015-06-18 10:21:53

南京6月两场大暴雨淹新城 排水考核难达标

图为太仓市一辆汽车冲过积水路段。计海新摄

南京6月两场大暴雨淹新城 排水考核难达标

在南京扬子江大道绿博园段,市政工人加紧排涝。记者 万程鹏摄

15日晚至17日上午,江苏多地出现大暴雨,多处受淹。这场大雨已停,积水会退,雨中暴露的问题引人深思。就在最近,省住建厅对全省13市和3个省直管县进行排水防涝考核,结果不容乐观。也许,“天降大雨”,城市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受淹点无人担责

从15日至17日,南京全市降水量在61毫米—185毫米,达到大暴雨级别,在17日凌晨4点,南京气象局将暴雨蓝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

受淹最严重的居民区是中山码头九家圩片区,300多户居民受淹,最深积水没及腰腹。鼓楼区市政综合养护所所长王志勇介绍,这里本是世贸滨江地产拆迁开发地块,四周排水管道全挖断,造成受淹。

宝船公园旁边的舸舫园小区屡被淹,这次也不例外。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管道陈旧,小区标高低于周边地势。要改变受淹状况,小区排水要整体改造,目前尚缺少投入主体。

当日清晨,不少上班族遭遇“汪洋大海”。江东中路一线,从万达广场西面的燕山路到东南侧的德盈广场,一片汪洋,多处水深近1米,道路一度封闭排水。上午11:30,雨停两小时后,燕山路段还有超过10厘米深的积水。建邺区排水养护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水西门大街修到燕山路,是断头路,排水管也是断头管。没有出水口,燕山路是逢雨必淹。

上述几个受淹地,排水不及时的背后反映的是城市建设存在问题。而扬子江大道受淹,更暴露出城市运转中的痼疾。扬子江大道是南京快速内环西线,当天,绿博园等地段,积水没过2/3车轮,交警只得临时设立警示牌,协助车主把熄火车辆推出深水区。检查发现排水管道被堵,而扬子江大道的排水管始终没有移交给养护单位,这条城市主干道的排水管无人负责。

在16日晚,南京警方发布受淹点信息,江山大街上绕城,凤台南路绕城公路桥下、宁丹路绕城公路桥下等均受淹。这些受淹点没有将排水管网移交给市政养护单位,是无人养护地段。据了解,当建设方移交排水管网时,需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被接收。有基层养护单位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害怕承担再次开挖路面的骂名和责任,也不想重复投入,建成工程长期不整改,不移交。这样的工程,在受淹点中,占了相当比例。

老城受淹少,新城“看海”多

老城区排水的硬件虽有待改善,但软件管理令人刮目相看。近3年来,每逢强降雨,“看海景观”多发生在新城,鲜闻老城被淹。

每逢城市“看海”,就会出现提高城市排水设施标准的呼吁。去年,住建部将排水标准提高到暴雨重现期3—5年,而南京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等新城,排水设计标准均远高于主城,基本达到国家新标准。有业内分析,新城多是新项目,需要改变地形和原有环境,如果整体规划没跟上、建设移交出现问题,最终就体现为排水不畅。

建邺、鼓楼等区的市政养护所所长都认为,这几年,老城对老积淹片区进行了改造,而更重要的是老城排水管网的养护很大程度弥补了排水管网建设的滞后。南京城区的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大多为暴雨重现期一年,即按平均一年就会出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排水,不少区域的排水设计更是低到暴雨重现期0.5年、0.3年。这几年,老城区重视养护,严格按要求对排水管道进行清淤、疏通,效果很好。

王志勇介绍,今年入汛前,鼓楼对全区436公里的主次干道排水管全部进行清、疏、绞、拉,超过50%管道有一半管径被衍塞。清疏后,6月份两次大雨,没有一处道路受淹。

通常,建设工地周边易被淹。有养护所所长说,城管对排水考核严格,倒逼养护所愿意执法,一旦查出管网被堵,即要求施工方整改恢复。

划界治水,壁垒森严

6月份,南京两次强降雨,总体受淹情况到底如何,记者多方联系,没有一个部门能答复。区域分割、条线割据、多头治水等体制不顺影响了排水的顺畅。

鼓楼、玄武等四城区排水养护由南京市城管局负责,城区中山北路、龙蟠路等主干道由南京排水管理处负责,郊区和长江防汛由南京市水利局主导,栖霞、雨花台区、江宁等区有各自的管理单位,栖霞治水又划分出栖霞区和仙林管委会的管理范围,江宁分出东山、开发区、科学园等多个管理主体……每次大雨,南京市城管局仅动态发布四城区信息,雨停后公布受淹情况,各受淹点排查原因,全市没一个部门对全市排水进行业务统计、指导、考核、督察。

观察两次强降雨,交警发布道路状况、城管发布淹水情况,而小区、高架路、校园等区域的信息,只能从微信、微博上获取。

省住建厅相关人员认为,南京的城市排水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区域、条线分割,建设标准、养护要求不统一,部门之间缺少对接,缺少联动配合,没有全市统一的排水业务主管部门。省住建厅将在近期公布全省的排水防涝考核结果。这是我省第二次进行排水防涝考核,苏南好于苏中、苏中好于苏北。去年第一次考核,好几个城市只得二、三十分,非常低。今年有所改观,问题不少,主要体现在海绵城市建设、排水体制、排水设施建设、管理养护这几方面。

排水是城市生命线,敷衍不得。但愿大雨和考核一样,会“浇醒”越来越多的人。

【编辑:陈燕】